2019年下学期 高一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1784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学期 高一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一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一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一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一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学期 高一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学期 高一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绝密启用前 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历历 史史 一、材料解析题:(共 24 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的政策,一方面应该规定地主减租减息,但也不要减得太多。另一方面要规定 农民交租交息,土地所有权和财产所有权仍属地主。” 材料二:“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 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部人口,部分男女老幼,统一分配。” 材料三: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 雇户贫户中户富户新富 农 地主其他 1948 年 83197116180272 1953 年 374

2、3550407 据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 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四:1953 年 2 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 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 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 选编 材料五: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 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

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是中共在什么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6 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对比,对地主土地处理办法有什么不同?(4 分) (3)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2 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共是如何解决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之间的矛盾的。(2 分) (5)材料五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 制的改革?(6 分) (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那些启示?(4 分) 2 二、问答题:(共 16 分) 中共历史上有哪三次重要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些

4、转移的历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 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 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繁荣。元代的大都是政治 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从东欧、中亚,从非洲海岸,从日本、朝鲜,从南洋各地,都有商 队来到大都。城内各种集市三十多处,居民不下十万户。 材料二: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首先,北宋建立以后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 业的高度发展,

5、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 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 都可经营。第三,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第四,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2)请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两宋经济繁荣的原因,并列举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

6、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 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 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问:材料中的雍正帝认为在处理农工商的关系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 上薪。县运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7、”。白居易朱 陈村 问题(1)材料中白居易的诗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问题(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 3 答答 案案 及及 解解 析析 一、材料解析题(共 24 分) 答:(1)抗日战争时期;(2 分)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 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4 分) (2)材料一是承认地主对土地的所有 (2 分) ,材料二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2 分) (3)土地改革。 (2 分) (4)对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或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建立农业合作社) 。 (2 分) (5)人民公社;(

8、2 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 分) 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分) (6)启示:(本题若答到其他要点,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 4 分) 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起阻碍或破坏作用;(2 分) 4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工业化,中共积极探索建立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2 分) 二、问答题(16 分) 答:(1)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4 分) 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

9、做出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4 分)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4 分) (2)工作重心转移的历程说明: 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2 分) 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时间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2 分) 三、 1、【答案】 (1)国家的统一;大运河的疏浚;海运的发展;路上丝绸之路的重新繁荣;中外商业交流范围 大;开明的政策等。 (2)商业环境宽容;开明的政策;农业与手工业的发达;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等。列举: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交

10、子;坊市制度打破了时间、空间与官府的严格限制;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世俗化、平民化;市 镇出现等。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目两问都是考查经济发展的原因,本题思考角度为:影 响经济发展的因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 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如汉初高祖、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汉初经济发展起来,出现文景之治。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

11、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如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汉唐两朝 都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汉朝发明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筒车等。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 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5、新制度的确立。如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6、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发展。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元 朝的统一等。 7、对外交往的加强。如宋朝引进推广占城稻、明朝引进大量农作物,有利于经济发展。 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

12、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实际而定。 4、【答案】 看待:以农为本,重农轻商即“重本抑末”。 作用与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不同阶段所造成的主要影响有所不同。 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影响为主。稳定小农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统治。 5 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影响为主。违背经济发展规律;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 落后于西方。 【考点】主要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阅读理解材料,并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中的“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明显是重农抑商,其“根据”可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农为最贵 皆赖食于农农为天下之本务”“户口日繁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工贾皆其末也”等进行归 纳。第(2)问应明确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正确看待我国古代的传统经济政策。 5、 【答案】 (1)小农经济。(2)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保守性;脆弱性。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分析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 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男耕女织以及封闭性的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其特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