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学期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0517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学期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学期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学期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带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一政治期中易错专题汇编 一 单选 1 原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副局长陈谟林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剥夺政治权利 5 年,并处没收 其个人财产 80 万元。这表明我国法律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对职务越高的干部,惩治越严 C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 小林听说拨打 119 电话不要钱,用公共电话随意拨打 119 电话,谎称某地着火。他的行为是 A 违法行为 B 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 一种过错,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3 有网民在网上发帖散布“食盐商将停止生产食盐,盐将全部涨价”等谣言,被公安机关查获并处以行政拘

2、 留 5 日的处罚。他的行为属于 A 一般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4 有人在公共汽车上放置炸药,爆炸后造成 16 人死亡,30 人受伤的惨剧。这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 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B 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C 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D 一种违法行为 5 小刚有时不完成作业、旷课,还偷偷抽烟。老师告诫他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这句话可理解为 A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B 不良行为不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C 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D 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火灾现场逃生演练、地震灾害应急避险等安

3、全教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 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有利于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 有利于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A B C D 7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最好的屏障是 2 A 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B 通过有关部门调解.仲裁解决争议 C 通过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 D 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求解决 8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 A 社会是复杂的,要谨慎交友 B 经常犯错误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 C 预防违法犯罪,要从矫治不良行为做起 D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9 “无规矩

4、不成方圆”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B 规则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C 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规则 D 没有规则社会生活将陷入混乱 10 有人说:“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 ”这一观点错在 A 看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B 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 C 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D 认识了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 11 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具有显著的几个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A B C D 12 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效手段。

5、下列不属于非诉讼手段的是 A 市民王某向环境监察部门反映某企业的排污行为 B 李某到人民法院状告郑某欠款不还的侵权行为 C 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的产品质量问题 D 某企业因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接受劳动部门调查 13 某媒体为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情况,对 20 名中小学生进行提问, “父母的同事或邻居突 然到学校来接你,你怎么办?”时,有 12 人回答“跟他(她)走。 ”这说明未成年人 生活经验不足 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A B C D 14 乘车时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演出时,不高 声喧

6、哗。以上这些表明 A 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纪律和法律 B 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公共秩序 C 社会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D 社会公共秩序是靠社会舆论来维持的 15 上课有课堂纪律,宿舍有宿舍管理规定,比赛有比赛规则。这说明 A 纪律等规则限制人们自由 B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C 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完全靠纪律约束 D 社会公共生活不可能有共同的准则 16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这种行为是否 A 触犯法律 B 要承担法律责任 C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应该受到惩罚 1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句话说明(答案待定) A 做点好事就可以扬名 B 要预防

7、违法犯罪 C 做点坏事就可以判处死刑 D 预防违法犯罪,就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18 国家烟草专卖局规定,烟草行业所属的各配送中心、批发网点和零售柜台上必须有警示牌。这一规定体 现了未成年人保护中的 保护 19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 A 制定或认可 B 制定或实施 C 广义或狭义 D 习惯与执行 20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道德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 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 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A B C D 21 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 A 法律 B 班级纪律 C 道德规范 D 社会舆论 4 22 法律的约束对象是 A 违法的人 B 成年人 C 全体社会

8、成员 D 未成年人 23 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由 实施 A 党政机关 B 人民法院 C 人民检察院 D 国家行政机关 24 违法行为,是指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A B C D 25 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 都违反了刑法 都受到刑罚处罚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A B C D 26 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的是 A 劳动保护 B 教育和发展 C 社会文化保护 D 道德品质的形成 27“如果没有一个能迫使人们遵守法律规范的机构,法律也就等于零。”这句话的含义是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律是由国家强

9、制力保证实施的 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法律必须依靠宣传教育保证实施 28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位公民都必须遵守 这些规定,这是因为 A 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B 要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C 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D 这些规定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9 观点不正确的是 A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占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B 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C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 一般违法行为若不加以改正就可能滑向犯罪深渊 30 下列刑罚属于主刑的有 5 A 罚金 B 罚款 C 管

10、制 D 剥夺政治权利 31 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32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有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违反了我国法律 都违反了我国刑法 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A B C D 来源:学科网 33 违法和犯罪的关系是 A 违法的人一定会犯罪 B 犯罪一定违法 C 一般违法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D 犯罪不一定违法 3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是为了 严厉打击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 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A B C D 35 夏门海关原关长杨前线收受贿赂 140.7 万元,被依法判处死刑;不法商贩黄某,在地震后哄抬物价,高 价出售商品,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11、并处罚款。上述案例体现了法律体征中的 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刑罚当罚性 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法律体现以德治国方略 36“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的含义有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按自己的准则办事 做事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人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6 A B C D 37 我国首次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表明 A 公民犯罪要受刑罚处罚 B 对违法犯罪人员减轻处罚 C 从小事上预防违法犯罪 D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38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12、若干问题的解释 ,首次对“地沟油”问 题作出明确规定,如果利用“地沟油”加工食品,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死刑。这说明 A 严重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B 凡是“地沟油”犯罪都可判死刑 C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D 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9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被称为 A 刑事诉讼 B 民事诉讼 C 行政诉讼 D 调解 40 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园地,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保护。以下选项属于学校保护的是 A 制造校园伤害事件的犯罪分子被判刑 B 甘肃省首家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在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 C 广西财

13、政厅下拨资金 8.7 亿元,对全区 141 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给予补助 D 育才中学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防震逃生演练 41 下列对刑事违法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触犯了民法 刑事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要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 B C D 42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负有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 任,校车享有通行的优先权。这说明 校车安全管理从此就会执法必严 我国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我国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 A B C D 7 43 我们青少年应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这是 A 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 B 我们惩罚犯罪的需要 C 青少年见义勇为的需要 D 代替公安部门破案的需要 4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句话说明 A 做点好事就可以扬名 B 要预防违法犯罪 C 做点坏事就可以判处死刑 D 预防违法犯罪,就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45 三名少年结伴疯狂实施盗窃,大到笔记本、影碟机小到几包烟、几瓶饮料。近日,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这三名少年的行为 V 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有期徒刑和罚金都是刑罚中的附加刑 三少年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三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