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59664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5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高频考点专题精练(带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基础强化训练 历 史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 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3、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政权借助族权 B、封建等级

2、森严 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 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 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 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 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3、、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6、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 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2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7、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8、费正

4、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 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 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 革命( ) 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B、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C、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D、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9、先秦时期的官阶,般以天子授予的爵位来称呼,往往是依据血缘关系亲疏,与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 但到了秦汉时期到用“若千石”称呼,如郡守是 2000 石,则习惯上称作“二千石长吏”这一

5、变化说明( ) A、宗法观念消亡 B、官僚体制确立 C、粮食产量剧增 D、爵位制度废除 10、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 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11、“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 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

6、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12、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 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 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 3 13、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 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7、 14、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 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 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汉代察举征辟制 C、隋唐三省六部制 D、宋代设参知政事 15、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 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 )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

8、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16、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 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 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 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 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 17、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 同,不负任

9、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 点是( )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 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 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 18、古雅典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约前 446前 385)屡屡在作品中批评和讽刺当权人物,晚年他夸耀自己 因此而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据此可以推断,当时雅典( ) A、城邦民主陷入危机 B、法制建设尚未完善 C、名人享有一定特权 D、创作自由不受限制 4 19、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 她想要安葬自己的

10、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 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 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 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20、在古代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其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 审。这说明当时的陪审法庭( ) A、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 B、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 C、代表了公民大会意志 D、奉行私法公正的原则 21、公元前 4 世纪末,雅典公民芒提特乌斯经抽签当选为议事会成员

11、,在其后的资格审查中,因受指控在支 持僭主统治的骑兵中服役而被取消资格。这说明资格审查的目的是( ) A、监督官员维护平民利益 B、维护公民内部的平等 C、确保官员忠于民主政体 D、实现公民的轮番而治 22、法国学者费奈隆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道:“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演说辩论缩短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失误 C、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浮华形式误导 D、专业人士管理国家促进了雅典文明的辉煌 23、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 12 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 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

12、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 需要”主要是指( )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24、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 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 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5 25、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

13、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 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 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 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

14、,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 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 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6、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御史为君主耳目之臣,职司风宪明朝的监察御史只

15、有七品,但可以弹劾宰相、六部,可以超摧 (越级提升之意)为“按察使”(三品),故彼等多乐行其职权,不避权贵。虽常有被贬抑、下狱、赐死之 事,而其地位仍然甚高,其清严威重为他官所不及明代监察御史可以个别行使弹劾权与单独提出弹劾案, 不以都察院的名义为之,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案。 郑钦仁中国古代制度略论 材料二:(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行官除由法庭审 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 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卸任官员必须接受帐目审查,公众法庭查出有贪污者,即勒令其偿还 10 倍于

16、所侵吞的金额。此外,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 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 许良英 王来棣民主的历史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 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 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 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御史的特点。并指出明代设立监察御史的根 本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设置这一制度的目的。(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 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 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27、法制是人类共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