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2019年普法工作计划七篇合集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87955654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8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2019年普法工作计划七篇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2019年普法工作计划七篇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2019年普法工作计划七篇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2019年普法工作计划七篇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2019年普法工作计划七篇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2019年普法工作计划七篇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2019年普法工作计划七篇合集(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七篇xx【篇一】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遭遇这样的痛苦和困惑: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作用。下面我就这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提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提高认识,从“怕”到“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从“怕”到“乐”,首先要解决“知”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

2、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

3、想见的。论文二、仿写范文,找到自信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尤其是讲读课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把分析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仿写,不是机械的照搬,而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仿照范文立意、构架、选材的方法去进行写作。例如,在学桥之美这篇范文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家乡身边自己熟悉的桥为对象,从审美的角度发表看法来仿写,效果很好,有好些同学的文章出乎我的意料,尤其对家乡雅安廊桥的精彩评述更是让我拍手叫好。在学端午的

4、鸭蛋这篇范文时,我让学生与课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为什么会编排这篇课文?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的引导,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其中有一点就是:我们生活中平凡朴实的风土人情,看似没有写的,却也可以被作者写一篇美文,别具韵味,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接着我问同学们:如果让大家来写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情,你们又该如何来写呢?很自然就引导同学们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找答案了。课后让大家再来仿写一篇有关分土人情的文章,同学们果然就能把平凡的事写得意趣横生了。有一位同学在发表写作感言的时候说:“原以为只有写不平凡的事才能写出好作文,没想到生活中我们熟视无睹的平常小事也能写出彩,那今后可写的内容就多

5、了,写作原来并不是那么难啊!”从学生的话语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仿写带给同学们的那份快乐和自信.三、指导积累,自主写作 只有让学生从被动写作转变到自主写作的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真正把学生领上正轨。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为学生创造外界信息输入的需求,可以采用各种丰富的活动来激发。例如:每课一讲、每周随笔、校园广播、美文大家晒等都是很好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6、没有素材怎能上场,于是就指导学生学会有意思地去积累。关注生活,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注意收集网络信息,当学生的信息输入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自然有一种表达、输出地欲望。这时候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为学生的这种欲望创造自主表达的机会,千万不要给太多框框条条,束缚了他们的表达,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重要环节。四、

7、蹲下身来,分享成功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

8、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我建议我们语文老师,不要高悬咱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老拿大人的标准去评判他们,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毕业

9、论蹲下身来,分享孩子们的成功。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让我们立足于实际,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多专研,多探讨,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开出快乐的花朵,芬芳了我们教师,更芬芳了学生。【篇二】摘要 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因此,必须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用感情带动课堂,用兴趣激活课堂,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让精彩分呈的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关键词 兴趣 感情 课堂 按照新课标的解说,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

10、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实践的内容和对象,不只限于教材,还包含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亲历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等。民族性则包含了汉字的书写、语法结构、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点。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因此,必须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让精彩分呈的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呢?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怎样,直接关联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改革传统的教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

11、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课题。扬弃传统教法,创设活的课堂,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是一项极其复柞杂的综合工程。近年来,人们从多方面探讨搞好这一工程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却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很多高中生自尊心很强,对老师的提问即使心中答案,也不会像初中生那样积极举手发言,生怕答错了会招致老师和同学的讥讽而保持沉默,结果,语文课堂就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那么,如何才能让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呢?一、“情”导课堂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创造,和其它艺术一样,语文教学艺术也正是通过教师把教学实践中感

12、知的与教师对教学的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形象,并使学生从审美的直觉深入感受而达到领悟的过程。教师凭借对教学艺术的构思,展示自己的投入情感,以此扣动学生心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或营造某种气氛,或引导学生进行一种思考,或激发学生的某种求知欲望,以实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除了要从课本上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外,更想体验自己的情感。语文教材不单是提供知识点,更多的是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作为教师,就必须创设一个独特的情感氛围,对文章中的情感要有独特的态度。兴奋时便气满声高,气愤时便沉声怒气,紧张时便气短声促,平淡时便气缓声平,把学生

13、引入作品的思想感情中,让学生直接感知文中的情思,然后,再这种氛围中自然掌握文中的知识点。我在讲授道士塔时,先将敦煌文物流失的数据一一介绍给学生,首先在学生心中激起一股愤懑和无限惋惜之情,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对王道士愚昧而贪财饱含怨愤,对满清官员及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对祖先馈赠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看不牢、守不住,反而大量糟蹋,以致列强有机可乘掠夺我国国宝的行经充满谴责之情,也更能感受作者在痛苦中蕴藏着的强烈愤怒和尖锐批判。人情与文情交融,情入文章,情入课堂,学生自我便领悟到了文章的主旨,无须教师空洞乏力的强调、灌输。为了达到指

14、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使他们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提高语文能力,适应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去调动他们的积极的情感,确切地讲,就是要求我们教师用真挚、热烈的爱去触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去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的心境,让他们自始自终充溢着高昂的学习激情,孜孜不倦地去求知识,追求美好的人生。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是需要人的毕生精力的”,“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没有充沛的、深厚的热情,要坚持艰巨的学习是不可能的。没有对知识的热爱,就不能苦战攻关,攀登科学高峰。尤其阅读教学,由于学生学语文不是从零开始,对于每一篇课文,大都似乎明白,

15、却又不甚了了,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往往不如学习其他学科。学生的语文技能只要有识字作基础,又可以通过社会活动的各种渠道自然习得,语文课的作用往往不如其他学科明显,因而学生主动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就很差,甚至于语文课上也偷偷摸摸做其他学科作业。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去关爱学生,用炽热的爱的火焰去点燃学生阅读语文的激情。作家写文章是源于生活,发诸真情,可以说,无情就不能成文章 。那么,学生阅读语文,当然也要带着激情去读。对阅读没有感情,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教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用自己的满腔激情去沟通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使他们之间能够通过文章直接交流感情,产生共鸣。那么阅读教学就能

16、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也能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得以实现。二、“趣”激课堂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独霸课堂,一讲到底的方法,任凭教师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始终提不起精神来,这样想提高课堂效益,简直是天方夜谭。要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要达到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以毕,兴尤浓。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位的工作,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掌握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伴有一定的积极情绪,在生活中的意义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而愉快的去学习,就能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