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哲学思考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789771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幻的哲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科幻的哲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科幻的哲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科幻的哲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科幻的哲学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幻的哲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幻的哲学思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刘慈欣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前言-关于科幻小说,何谓科幻小说?对于可以上迄先秦诸子寓言的中国小说史来说,它是一种舶来品。晚清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一文中,一口气提倡了十类“新小说”,“哲理科学小说”位列其中,梁先生将之阐发为“一种专借小说以发明哲学及格致学”的小说门类。鲁迅先生在翻译小说辨言中,认为此种科学小说理应“经以科学,纬以人情”。包天笑在译余赘言中强调了科幻小说的对落后中国的教育作用:“因为输入文明思想最为便捷,种因成果”,所以可称为“文明世界之先导”。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思想解放浪潮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科幻小说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197

2、8年)风靡全国,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1979 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珊瑚岛上的死光(1978 年)并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短篇小说。老一辈文艺界人士和科普作家纷纷撰文呼吁重新提起对科幻文学的重视。,从近代以来,文艺界对科幻小说的两次大举提倡:第一次为晚清时,以译介研究为主,小说创作为辅;第二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呈现井喷状态的翻译与创作的极大繁荣。由此可见,“科幻小说是什么”之迷思,与中国的社会状况、读者需求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科幻小说译者、创作者和研究者本着对本国本地的关切和了解,对科幻小说的定义做了不同的阐释。这是一种从“中国视角”中看到的“科幻小说”。 根据叶永烈在中国

3、大百科全书中的定义,科学幻想小说具有科学、幻想、小说三要素。中国的科幻小说萌芽于晚清的翻译小说之林,在救亡图存的压力之下,为了使民众破除迷信、改良思想,“小说救国”即是其背负的天然使命之一。到了今天,随着中国科研能力和太空实力的增强,科幻小说在大众视野下又不得不承担起“科普的教育意义”和“未来学的启示意义”两大印象。是什么造成了我国大众对科幻小说的这两种期待,背后潜藏的读者心理可堪玩味。 相对地,“西方视角”定义下的科幻小说,因为自身经历了一个比较自然完整的发展历程(不属于舶来品,也未得到官方大力提倡),所以它的诞生具有文类学上的重大意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批新生代的科幻作家登上了文坛,

4、开启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全新局面。而作为其中领军人的刘慈欣,更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刘慈欣的小说开启了一个追求拷问人类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的新时代,有着其他国内科幻作者所少有的对于技术与人性的追问。这些追问在刘慈欣的科幻世界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和矛盾性。,道德与生存,刘慈欣的独特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文化特色。他的故事是一则则关乎人类进步的神话想象具体,但构局抽象,近似寓言。 目前看来,我们还是宇宙的独生子,我们可以选择像以前一样,只顾看着自己的一点情绪和想法,但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他们不一定是友善的。在严酷的宇宙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生

5、存和道德,谁更重要?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是人类?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如果头顶的星空对道德律提出了挑战呢?道德是人类在漫长的相处中得出的一种合适的社会法则,然而社会在爆炸式地发展,曾经合适的道德法则是否也适应未来?很难说。,有人将道德神圣化,这是一种懒惰的二分法,不去思考它的源起和意义,只是一味站在大多数人的那一边,以为自己位于道德的高地,不加区分地批判一切不符合现有道德的事物。然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这也许在社会风平浪静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害处,但是一旦人类社会遇到了

6、危机,这种懒惰的死板的态度将有可能是人类社会的阻力。 三体中情节,五艘飞船,在距离地球遥远的地方。它们不能再回到家园,因为强大的敌人在那里,它们一回去就回被毫无意义地摧毁;它们难以到达新的星系,因为能量不够,食物不够。如果五艘飞船一起航行,那就是一次一起死亡的旅行。然而,它们配备了最新式的武器,完全可以杀死其他飞船的人员而不损坏船体,这样剩下的人就会有充足的能量,甚至,充足的“食物”。 该怎么办?应该杀死战友吗?死一些还是死全部? 他们选择了攻击,偷袭。其中一艘船获得了全部的能量,获得了食物食物里也包括了战友的身体。他们选择了生存,但是有人会说,那样生存下来的,还是人吗?,“上了岸的鱼就不再是

7、鱼了,进入了太空的人类也不再是人类了。” 人类本身是一种动物,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聪明才智,但是还有一种道德的因素:人类是一种群体生物,我们的道德观把群体的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更为重要,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人类可能在内斗中消耗了自己的能量,也就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了。为了群体的发展,我们不应该禁锢自己的思想,不应该让懒惰侵蚀了我们。没有什么应该让人类盲信,这种怀疑和求知的精神才是人类精神。在大刘构建的残酷的宇宙中,人类应该抛弃我们自恋的独生子心态,重新思考人性和道德的问题。,冷酷的科技主义与温情的人文关怀的纠缠,传统小说中的人文关怀指向的是身为个体的人,肯定的是人性以及人存

8、在的价值。从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以来,人文主义的发展就与人类中心主义密不可分。正如同哈姆雷特那段著名的独白所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摆在了地球统治者的地位。尤其是神权的不断剥落,人类在上帝面前越来越高大,最终彻底撕碎了神权的谎言。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飞速进步又使得人类获得了一大利器,更加确立了他们对于自身统治地位的信心。 发展到了后现代,解构主义将人本思想进行了完全的批判,彻底推翻了人类中心论,但是

9、其目的在于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将人类中心论所导致的颠倒的世界重新扭正过来,是对思想的反叛。,刘慈欣对人类的地位也曾经做过一番思考。在他的一篇博客越小越好中,刘慈欣曾经这样写到:“谁是地球的户主?如果你想当然地认为是人类,最后只是发现自己很可笑:我们从树上下来不过百余万年,而真正能把我们称为我们的文明史,不过五千余年。而在上亿年前地球的各个古陆上,蚂蚁已建立起它们宏伟的帝国了。相比之下,我们不过是刚刚走进地球这个大房间里讨碗水喝的流浪儿,离户主的级别还差得远呢”。 相对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乌托邦主义苏联与东德的受共产主义影响的科幻小说,和同时期美英的畏惧科技的悲观主义科幻而言,刘慈欣的宇宙观则

10、显得客观中立得多。他并没有盲目地去追求宇宙文明间的友好,如同叶永烈那样;也没有盲目地去害怕宇宙间的不友好。因为在刘慈欣这里,宇宙自有它的一套法则,并不能用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去描述,唯一的应对法则,就是在了解以后适应它,利用它,唯有如此,人类才能生存下去。,文段,刘慈欣的作品里,时常展现一种冷酷; 三体里的一段描写:说起爱因斯坦,你比我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交待。1922年冬天,爱因斯坦到上海访问,你父亲因德语很好被安排为接待陪同者之一。你多次告诉我,父亲是在爱因斯坦的亲自教诲下走上物理学之路的,而你选择物理专业又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所以爱翁也可以看作你的间接导师,你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 后来我知道

11、,父亲对你讲了善意的谎言,他与爱因斯坦只有过一次短得不能再短 的交流。那是l922年11月l3日上午,他陪爱因斯坦到南京路散步,同行的好像还有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大公报经理曹谷冰等人,经过一个路基维修点,爱因斯坦在一名砸石子的小工身旁停下,默默看着这个在寒风中衣衫破烂、手脸污黑的男孩子,问你父亲:他一天挣多少钱?问过小工后,你父亲回答:五分。这就是他与改变世界的科学大师唯一的一次交流,没有物理学,没有相对论,只有冰冷的现实。据你父亲说,爱因斯坦听到他的回答后又默默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看着小工麻木的劳作,手里的烟斗都灭了也没有吸一口。你父亲在回忆这件事后,对我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

12、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赡养人类中的一段描写: “我要了,就按这些的价儿。”齿哥用一种不容商量的语气。“可她好端端的,你怎么拿她挣钱?” “死心眼,加工一下不就得了?” 齿哥说着,解下腰间的利锯,朝果儿滑嫩的小腿上划了一下,划出了一道贯穿小腿的长口子,血在果儿的惨叫声中涌了出来。 “给她裹裹,止住血,但别上消炎药,要烂开才好。”齿哥对滑膛说。 滑膛于是给果儿包扎伤口,血浸透了好几层纱布,直流得果儿脸色惨白。滑膛背着齿哥,还是给果儿吃了些利菌沙和抗菌优之类的消炎药,但是没有用,果儿的伤口还是发炎了。 两天以后,齿哥就打发果儿上街乞讨,果儿可爱而虚弱的小样儿,她的伤腿,都立刻产生

13、了超出齿哥预期的效果,头一天就挣了三千多块,以后的一个星期里,果儿挣的钱每天都不少于两千块,最多的一次,一对外国夫妇一下子就给了四百美元。但果儿每天得到的只是一盒发馊的盒饭,这倒也不全是由于齿哥吝啬,他要的就是孩子挨饿的样子。滑膛只能在暗中给她些吃的。 一天傍晚,他上果儿乞讨的地方去接她回去,小女孩儿附在他的耳边悄悄地说:“哥,我的腿不疼了呢。”一副高兴的样子。在滑膛的记忆中,这是他除母亲惨死外唯一的一次流泪,果儿的腿是不疼了,那是因为神经都已经坏死,整条腿都发黑了,她已经发了两天的高烧。滑膛再也不顾齿哥的禁令,抱着果儿去了医院,医生说已经晚了,孩子的血液中毒。第二天深夜,果儿在高烧中去了,地

14、火的一段描写: 父亲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他用尽力气呼吸,比他在井下扛起二百多斤的铁支架时用的力气大得多。他的脸惨白,双目突出,嘴唇因窒息而呈深紫色,仿佛一条无形的绞索正在脖子上慢慢绞紧,他那辛劳一生的所有淳朴的希望和梦想都已消失,现在他生命的全部渴望就是多吸进一点点空气。但父亲的肺,就像所有患三期矽肺病的矿工的肺一样,成了一块由网状纤维连在一起的黑色的灰块,再也无法把吸进的氧气输送到血液中。组成那个灰块的煤粉是父亲在二十五年中从井下一点点吸入的,这也证明他一生采出的煤有多大的量了。,刘慈欣的作品之沉重可见一斑。除了少数几个形容词,几乎就是口语,几乎算不上文人所说的那种“文学”,但是他笔下的一切

15、就像是活在你眼前。他对人类未来的设想,将甜蜜的浪漫与残酷的现实结合在了一起。流浪地球中的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将膨胀为一颗红巨星,于是他们建造能将地球发射到其他星球的巨大引擎这一回的“出埃及记”(原指圣经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典故)将持续上百代,期间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将毁灭殆尽。当看见黯淡的太阳渐渐退去,混入群星当中时,主人公情不自禁地叹息,“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 这种令人咋舌的计划,正是为保证人类长远生存所必需的。,泛宇宙人文关怀,刘慈欣似乎可以看做是反乌托邦的代表,在他的小说中,设置了大量的未来危机。宇宙塌缩中,宇宙将要塌缩,时光从此开始倒流,虽然会忘记,但是人类确实又将重新经历一遍历史

16、。流浪地球中,四百年后太阳将要发生剧烈爆炸,地球受其影响会被汽化。人类无法再生活在太阳系内,唯有向外太空恒星际移民。吞食者里人类面临着要被吞食者吞食掉的危机,地球大炮中大陆资源与环境恶化的背景,圆圆的肥皂泡中缺水的西部,赡养上帝中,人类隐隐地面临着将来可能的来自上帝创造的其他三个文明的打击,三体则将这种可能的危险现实化,人类先后面临着三体文明、歌者的文明侵略。在这些危机中,刘慈欣用冷静而又冷酷的笔调,设想了种种极端的可能性。,在宇宙参照的坐标下,在进化论的解构下,人类中心主义在刘慈欣这里被彻底推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刘慈欣并没有因此而走入反人类的极端,而是将人文关怀同时也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下,刘慈欣所秉持的万物平等形成了一种崇高感和宗教感。当人文关怀不再仅限于人类自身,而是覆盖到整个宇宙中的所有文明、所有生物,刘慈欣就形成了他的泛宇宙人文关怀。正如韩松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