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活动的探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789463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活动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活动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活动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活动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活动的探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活动的探索于秋佳 1 刘洪星 2(1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政法系,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师范教育系,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摘要:研究型课程是高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内容。该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显示出了它所具有的价值。本文提出了研究型课程对传统的课程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突破,对研究型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关键词:研究型课程;突破;探索研究型课程提出和实践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课程的设计和学校的实践中已体现了它所具有的价值。所谓研究型课程是指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这种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个体学习经验的重要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研究型课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研究型课程对以往课程体制的突破学校课程大都是由国家组织专家进行编制,学校、教师只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这种模式导致了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的分离,使学生所学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之间形成层层落差,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研

3、究型课程是由学校、教师根据学习者需要的原则进行开发和实施的。将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的实施结合在一起,改变过去课程开发与实施分离的状况,减少编、教、学之间存在的落差,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它是课程编制权限部分下放的产物,是以往集中体制下的课程体系所无法达到的。研究型课程对教学内容的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而研究型课程没有统一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这就形成了研究型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跨学科性(或综合性) 。研究型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摆脱

4、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也更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教育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遴选若干热点及社会思潮等问题,以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在实施中我们采取课题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在整个研究活动过程中,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收集并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都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老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同时,小组群体的共同活动还使学生注意彼此的合作,在充分表现个体创造性的同时养成团队精神。研究型课程对教学方式的突

5、破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主要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立足于教师单方面的输出作用,忽视输出后学生的反馈效果,结果成了教师唱“独脚戏” ,这种传统教学形式是长期的应试教育的产物。而研究型课程突出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它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学生在研究和探索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们都时刻需要审视、反思探索活动,并通过经验的融合和重组来解决遇到的难题,这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能得到充分的

6、培养。在授课方式上我们采取开放、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建立自主学习的支撑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多地获得重要的参考书籍和文献。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上网搜索社会焦点问题,并将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有关前瞻性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共同讨论,使学科教学理论内容更加生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可使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切磋,使各自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总之,研究型课程的构建使研究性学习有了用武之地,可用于高校各类课程的教学之中。二、研究型课程教学机制的新探索开设研究型课程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情景的过程,我们探索研究型课

7、程的目的是直接指向学生的,引导多主体参与评价。目前研究型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上的新尝试,使我们对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机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研究型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新尝试研究型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方法,更加趋向实际性和实效性。其研究方法按评价信息收集的途径划分可以分为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成果分析法。在尝试问卷调查法过程中,在学生参加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前,做一次问卷调查,做好原始记录,待学生参加学习研究型课程一段时间后,参加研究型课程学习结束后,再做一次问卷调查,将有关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这是目前开展研究型课程评价过程中收效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在探索行为观察法时,

8、我们根据研究型课程设置的目标,以一定的观察计划,用感官及借助有关辅助工具,对学生参加研究型课程学习后的行为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同样收到较好的效果。开设研究型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心理学研究来看,非智力因素与其他心理特征一样,与人的行为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在正常教学规律状态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评价研究型课程。探索成果分析法中,通过对学生参加研究型课程学习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来对研究型课程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参加研究型课程学习后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充分证明了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必要性。研究型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的新尝试对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

9、程进行评价,是评价的主要内容。现代教育评价是强调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为此,研究型课程评价理应贯穿整个课题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为了对研究型课程评价的范围能有更清晰的了解,在尝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评价应是全面的。评价的主体既包括老师,又包括学生,尤其注重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评价始终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既重视有形的,也重视无形的。有形的如开题报告、课题组总体报告、个人体验报告以及一些原始材料等。无形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投入程度、创造能力等。评价既着眼于对课题小组的评价,又注意个人在小组中担当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合作的情况等;并以正面评价为主,随时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10、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闪光点,及时予以评价;评价还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主要采用学分评价与文字评价结合的方法;首先是课题组成员的自评与互评,最后是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在研究阶段,教师从课题需要角度出发,在“教”上给予了更多的投入,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对问题的分析研究,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形式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包括推理和论证的训练;还应注重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随时关心学生针对研究型课程所展开的研究性学习的进程,关心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做了些什么事情,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课程是否需要做出适当

11、的调整等等。同时,还评价指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工作,作为实施过程评价中组织工作是评价中的重要方面。因为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也关系到研究型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所以在开设研究型课程过程中,如果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很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心理负担,造成负面的影响。在评价中不仅检查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还评价教师在实施这一课程中是否较好地、协调地开展工作等。总之,研究型课程所进行的评价不仅是全面的,同时也是一种新尝试。研究型课程在管理模式上的新尝试在研究型课程流程管理模式中表现出的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也正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宽松、个性、人格、创新”的学科特色。这一管理模式顺利运作的

12、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研究型课程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技能、技巧、知识为条件,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在研究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自觉规范、独立设计、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好学好问、敢做敢为,才能有学生的海阔天空、奇思妙想。教师以博大的胸怀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因为宽松才能展示个性,饯行人格,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根本目的。保证这样有质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研究活动的有序实施,正是管理流程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学期的授课都应有一些改动,为使学校的要求与师生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型课程指导小组和研究型课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使学生动起来,积极参

13、与课程改革,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也主动担负起各自的责任,降低管理难度,同时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总之,在高校开设研究学习课程是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对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这对深化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只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定会把研究型学习课程顺利地开展下去,从而开创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参考文献:王升(主编)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教育出版社,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教育发展研究, () 张人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发展研究, () 杨华我国教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黄伟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 全球教育展望, () 作者简介于秋佳() ,女,黑龙江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政法系教授;刘洪星() ,男,黑龙江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高级讲师。责任编辑:郝春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