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词句的理解与品析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7893980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词句的理解与品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词句的理解与品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词句的理解与品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词句的理解与品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词句的理解与品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词句的理解与品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记叙文的词句的理解与品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 阅读综合训练,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命题思路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在文章结构、主题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读懂现代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这类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结合它们所处的上下文语境进行揣摩,三是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常见题型 1词语语境意义 2对句子中词语的鉴赏(表达效果、表达作用) 3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1词语语境意义。 (1)理解词语的本义; (2)看该词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 (3)对表达对象做必要的提炼(联系语言环境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 (4)再看该词表达得怎么样?(起什么

2、作用); (5)整合梳理答案语言,使表达简洁准确。,2对句子中词语的鉴赏(表达效果、表达作用) (1)首先确定词语是属于表修饰还是表限制; (2)表修饰的词,从生动性、形象性角度 分析: A确定词语表达(修饰)的对象; B理解表达(修饰)的效果(怎么样)。 (3)限制的词,从范围、大小、程度等着手分析,主要是表达的准确性。,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和含义,1.句子或段落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 (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此类句子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或前面。 (2)为下文作铺垫。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 (3)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类句子在文章的中间。 (4)总结上文。此类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的

3、后面。 (5)照应。此类句子允许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2.句子或段落在内容方面作用有: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深化主题等。,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守山人 张小萌 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子静静地立在小河旁。,“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

4、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老康,我老了啊。” “老朱,我也老了。” 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

5、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绝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

6、,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

7、,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青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

8、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1)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2)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3) (4) 2和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 第二次是 。,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

9、朱明泽、陈遗志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为老朱的离去而伤心和不舍;,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4第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象,表明他对自己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铺垫。,交待老朱离开山林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待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揭示并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

10、牺牲的守山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呼应上文,老康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呼应了舍不得老朱离开的情节。,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给狗留个位置 张建忠 开学没几周,一位老师生病住院了。老校长找我商量让我接那位教师的语文课及班主任工作,我爽快地答应了。老校长很高兴,亲自把我送到教室。 老校长把我介绍一番后走了,我便接着上课。 一会儿,一声报告,门口探进一个小脑袋。 “请进!”我和蔼地说。一个虎头虎脑、矮个子、浑身脏兮兮的男孩儿溜到了座位上,班里哄堂大笑。,我这时才看清楚,有一只小狗摇着尾巴紧跟着颠颠进来了。我问是谁带来的,没有人理会。我试着轰走小狗,可是小狗对我龇牙咧嘴汪汪叫。我窘极了,于是试

11、着环视一下教室,希望有同学出来解围,可是大家都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我给自己找个台阶说:“请同学们下次不要再把小狗带进教室。我们继续上课。” 小狗也摇着尾巴来到那位迟到的男孩的座位旁,昂着脑袋望着小主人。 我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这些孩子们却在底下逗引小狗。小狗一会儿跑到这位同学的桌旁,一会儿又溜到那位的桌底下。男生笑嘻嘻的,胆小的女生一惊一乍的,班里乱了起来。,我生气了,指着那位男孩气呼呼地说:“你看你,把狗带进班里,弄得大家还怎么听课?”“我又没带它来,是它自己跑来的。”男孩低着头,小声辩解。“那这次就算了,下次千万别带进班里来。”我语气缓和多了。“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下课了,我很扫兴地

12、走了。 接连几天,我上课时再没有学生把小狗带进班里了。 一天,我在上课,上次的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急忙把门关上。 我一愣,正待说话。门动了一下,“别报告了,直接进来得了!”我一语双关。门又动了一下,“叫你进来,你怎么不进来呢?”我气呼呼打开门。吓了一跳,那条小狗大模大样地摇着尾巴颠颠地进来了。,那个男孩窜过去就去撵小狗,可小狗在同学们的座位底下钻来钻去,就是不出去。缓过神的我气得跑到男孩跟前,指着他说:“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我气呼呼地走了。 不一会,我把老校长叫来了。老校长往门口一站,班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那个男孩也回到座位上低着头,小狗伸着舌头喘着气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径

13、直走到小狗跟前,朝小狗一脚踢去,小狗哀哀狂叫,夹着尾巴往同学们的座位底下躲。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老校长又拎着板凳做出砸的样子硬是把小狗赶出了教室。老校长批评了那个男孩,说他不该把狗带到班里影响老师上课。接着,又恨铁不成钢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说他们不尊重教师,说我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来给他们义务上课的,他们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孩子们都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老校长颤巍巍地走了,那个男孩趴在位置上抽泣以后,我再上课时,没有发现那个男孩。难道是因为上次小狗的事吗?我有些愧疚。于是,我决定到男孩家家访,让他尽快来上课,第二天,那男孩来到了班里,我把他的位置调得比别的孩子宽敞了

14、许多,那条小狗静静地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巡视时,看到了小狗,气冲冲地闯进来。我拦住了老校长,老校长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这个留守孩子太可怜了,唯一陪伴他的竟然是这条小狗”我哽咽了。老校长动情地握着我的手说:“上次打小狗,我也不忍心,只是怕影响你上课。你能这样做,我很高兴,还有什么比给小狗留个位置更体现人性化教育呢?” (中学语文教学2014.9),1阅读文中画线的文字,写出“我一语双关”中双关的两层意思。 2下面是两处对小男孩的描写,请品味加点文字。 (1)“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 (2)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一是指叫门外的人直接进来,二是暗指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

15、接溜进教室。,神态描写。写出了小男孩面对老校长踢小狗的行为感到震惊、不理解,对小狗心疼的思想感情。也为下文写小男孩的意外离校埋下了伏笔。,“嗫嚅”指小男孩在老师面前想说“可是如果小狗自己要来呢” 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情景。,3“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这句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4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结尾处“人性化的教育”指的是什么?,省略号的作用是表语言中断。感叹号的作用是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尾的停顿。两处标点都表明了“我”对小男孩把小狗带进教室后扰乱了课堂秩序后的气愤心情。,应该善待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感情世界。也要善待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的伙伴。,2019/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