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济宁市统计公报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8789315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济宁市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济宁市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济宁市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济宁市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济宁市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济宁市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济宁市统计公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济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2019年3月20日)每百户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情况附表4:指标名称单位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1.家用汽车辆41.249.131.3 2.摩托车辆25.211.442.6 3.助力车台149.7152.3146.4 4.洗衣机台9797.396.6 5.电冰箱(柜)台95.597.293.5 6.微波炉台29.644.810.5 7.彩色电视机台104.4104.5104.2 8.其中:接入有线电视台41.447.733.4 9.空调台131.3162.991.5 10.热水器台99.7107.490 11.其

2、中:太阳能热水器台77.97186.6 12.洗碗机台0.20.40 13.排油烟机台58.188.419.9 14.固定电话线8.810.17.1 15.移动电话部249.4250.1248.5 16.其中:接入互联网部164180.6143.1 17.计算机台5675.331.8 18.其中:接入互联网台47.964.726.7 19.照相机台13.820.75.1 20.中高档乐器架5.591.2 21.健身器材台5.58.22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2019年3月20日)2018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

3、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遵循,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决打好风险防控、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综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930.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1.24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234.24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05.10亿元、增长7.4%;

4、分行业看,工业增加值1959.09亿元、增长6.2%,批发和零售业543.24亿元、增长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16.55亿元、增长5.2%,住宿餐饮业97.02亿元、增长5.2%,金融业213.58亿元、增长4.0%,房地产业142.51亿元、增长3.0%,其他服务业958.63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2%、41.3%和54.5%。人均生产总值达5897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合8912美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9%。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45.843.9调整为10.045.344.7,服务业占比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5、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62.26万户、增长12.55%,注册资本金11226亿元、增长24.5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13户、增长14.13%,私营企业15.77万户、增长22.82%,个体工商户44万户、增长9.89%。“四上”企业增至7666家,全市新增“四上”企业1548家、同比多增41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新增499家,资质以内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135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新增5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373家。年末常住人口834.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1.16万人、农村人口343.43万人。户籍总人口89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3.2万人、乡村人口43

6、7.5万人,男性459.4万人、女性431.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7万人、出生率16.47,死亡人口5.2万人、死亡率5.79,自然增长率10.68。就业物价形势平稳。新增城镇就业7.74万人、增长3.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5%,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8%,衣着类上涨4.9%,居住类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上涨5.0%,医疗保健类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类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6%。动能转

7、换成效逐步显现。“四新”经济增加值587.76亿元(2017年)、占GDP比重12.7%,占比同口径提升0.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328个,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14.8个百分点、比2017年提速11.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6%,比2017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63.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7.6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长15.1%、高9.0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5%、高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四新”服务业企业达441家,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9.3%。全市57

8、个项目纳入省项目库,33个项目入选省优项目,华为山东大数据中心、辰欣药业高端制剂等129个项目竣工。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02亿元、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289.73亿元、增长8.5%,占财政收入比重7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73.14亿元、增长7.35%,利润447.28亿元、增长1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1%、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61.8%、下降6.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9.94元、下降0.07元。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523.8亿元、增长2.6%。

9、其中农业311.8亿元、增长2.1%,林业10.3亿元、增长8.1%,牧业110.5亿元、增长2%,渔业58.6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32.6亿元、增长11.2%。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9.5:2.0:21.1:11.2:6.2。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86万亩、增长1.7%,粮食总产470.5万吨、增长1.7%,单产433.26公斤、减少0.05%。其中夏粮220万吨、减少0.3%,秋粮250.4万吨、增长3.5%。经济作物面积398万亩、增加20万亩,蔬菜瓜果面积280.6万亩、增加5.2万亩。棉花产量4.9万吨、增长35.3%,

10、油料产量14.4万吨、下降11%。园林水果产量32.44万吨、增长11.6%。肉类总产量58.85万吨、下降2.3%,禽蛋总产量37.6万吨、下降10.4%,奶类总产量9.86万吨、增长8.6%,水产品总产量32.87万吨、下降0.3%。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林木覆盖率 32.21%、同比提高0.91个百分点。完成造林面积16.56万亩,湿地保护修复10.4万亩。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增至35处,其中国家级(含试点)6处、省级18处。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新发展经济林6万亩,新育苗完成2.65万亩,新发展林下经济11.5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03.31万千瓦,增长3.04

11、%(同期扣除农用运输车动力)。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65万台,联合收获机3.63万台、增长3.73%,拖拉机配套农具21.24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83%,其中小麦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6%、99.43%,玉米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9.7%、98.12%。农田总灌溉面积498.60千公顷、增长0.41%,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5.63千公顷、增长0.36%,节水灌溉面积328.55千公顷、增长7.64%,综合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提质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62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企业661家。评定20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12、区。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省级示范村发展到26个,国家级示范村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4727、2927家,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发展到1130家。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8.5万亩。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认定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10处、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02个。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811家,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在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达78.9%。按门类分,制造业增长8.92%、实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62.68%,电力、燃气及水的

13、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6%、占比为5.3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22.26%,集体企业下降57.59%,股份合作制企业下降7.77%,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8.2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1.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12.05%,重工业增长3.13%,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27.672.4。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业企业559家、同比增加50家,完成总产值697.7亿元、下降5.0%,实现增加值276.1亿元、增长3.4%(按现价增速)。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

14、5%,第二产业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8.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5:52.1:46.4调整为1.0:47.8:51.2。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高于全部投资1.2个百分点,快于工业投资3.3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为59.1%。高新技术投资增长6.7%。工业投资增长5.0%,其中工业技改增长5.8%,制造业增长4.4%。民间投资增长2.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0%。在建项目2051个、比上年减少89个,其中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239个、增加273个。新开工项目1188个、比上年减少570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94个、减少62个。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

15、完成401.3亿元、下降0.5%,其中住宅投资315.3亿元、增长3.2%。商品房施工面积4558.9万平方米、增长1.4%,竣工面积757.6万平方米、增长6.2%,增速回落2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956.7万平方米、增长1.5%,增速回落10.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05.2万平方米、下降0.4%;商品房销售额549.4亿元、增长23.7%,其中住宅销售额453.6亿元、增长20.6%;商品房待售面积185.2万平方米、下降12.3%。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消费升级持续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88.07亿元、增长8.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1625.3亿元、增长7.

16、8%,乡村662.7亿元、增长9.3%;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和零售业实现1973.37亿元、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314.7亿元、增长10.1%。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日用品类增长9.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9%,家具类增长27.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5%,汽车类增长1.2%。对外贸易稳步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426.6亿元、增长3.5%。其中出口221.4亿元、下降7.3%,进口205.2亿元、增长18.4%。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出口28.3亿元、增长18.2%,外资企业出口53.8亿元、下降0.9%,民营企业出口139.4亿元、下降14.4%;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80.2亿元、下降5.3%,加工贸易出口39.8亿元、下降21.2%;按商品类别分,纺织服装出口23.4亿元、下降9.9 %,农产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