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9193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2)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雾霾,已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2017年年初,人类在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PK中连连败退,这类机器人无所不为,会下棋,会猜脸,还能解答各种难题。昔日以癫狂话语而名噪一时的网红“凤姐”,正一步步蜕变为专栏作家,她的文章紧扣社会热点,文笔也令人刮目相看。官员作家、官员画家、官员摄影家、官员发明家我见过不少,有的的确水平很高,但最终绝大多数还是原形毕露,成为笑谈。以前,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总是玩文字游戏,让百姓

2、不知所云,有委员提议,应该让更多朴实语言进入政府的施政纲领。每天清晨取柠檬一至两片,用温水冲服,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而且可排毒养颜。A B C D答案B解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用错对象。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感情色彩不当。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使用正确。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使用正确。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使用正确。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不合语境。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前往韶山的游客中有上了年纪穿着毛式服装的老者,但也有很多

3、带着孩子和摄像机的夫妻、大学生和中小学生。B世界卫生组织称,到10月20日,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为最大受害国。C欧洲航天局称,过去10年间,中国上空由工厂、发电站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上升了约50%,而美国和东欧等地的污染程度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D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答案:C(A前后分句没有转折关系,删去“但”,此外,“带着孩子和摄像机”不能修饰“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可将顿号改为逗号,再在“大学生”前加上“还有不少”;B缺主语,介词“在”掩盖了主语“越南”,删之;D语序不当)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4、()A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B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部,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答案D解析A项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用于自己不合适。B项“务请”“从速”表达生硬。C项令:敬辞,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进入春季后,天气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叫春困。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

5、,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 ,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加上温暖气温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 。答案(示例)血液流动相对缓慢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就会困倦思睡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如嘉靖、乾隆等。C“丁忧”是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

6、不应考。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中试者称为“状元”。答案D解析中试者称为“举人”。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爱莲说中,较之于菊或牡丹,作者独爱莲“ ”的品性,犹如君子之美名远扬。(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 , ”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自然。(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演奏琵琶的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答案(1)香远益清(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游鹅湖

7、,醉书酒家壁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注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出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

8、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1BEB项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机。E项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作者: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9、)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

10、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

11、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

12、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

13、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

14、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