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 ---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91496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 ---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 ---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 ---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 ---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 ---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 ---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 ---精品解析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 启用前【最后十套】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 史(六)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

2、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5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部门。许多经商致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将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等法律事项视为重要的国家政务。这说明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B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D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26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抨击周易系辞;李泰伯和司马光则深讥孟子。他们的做法体现了A宋朝学者的疑古学风B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C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D儒家

3、体系的近代化转型271943年,中共淮北区党委指示:各乡应立即以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真正成为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的武器。这一批示的执行有助于A冲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B推动了乡村商业资本流通C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D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8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重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A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B确立了新民主义的革命纲领C奠定了与各国平等

4、交往的基础D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29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30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童工和女工是雇主眼中“忙碌”“勤劳”和“有用”的人,同时分析了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工厂工人的构成情况(如下表)。这种构成A说明英国重视技术工人的家族传承B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C反映出当时成年劳动力的严重匮乏D说明农业吸引劳动力能力超过工业31下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

5、票,股票下面记载:“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由此可知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32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331913年的时报曾发文指出:“今之沪上,一般士人无论学界或商界,每有聚数十同志创为俱乐部者麻雀也、牌九也、鸦片也、酒食也、叫局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少年子弟趋之

6、若鹜,乐而忘返。”材料表明民国时期的上海A传统习俗发生巨大变迁B东西方生活方式有所交融C市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消费娱乐中奢侈之风大增34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35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

7、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这表明中国文化A博大精深领先世界B源远流长持续稳定C一脉相承亘古不变D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欧洲的“中国潮”是在16世纪下半叶,由欧洲王室贵族掀起的崇拜中国器物之风拉开序幕的。16世纪之前,欧洲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亚洲交换,只能以金银购买亚洲产品。16世纪下半叶,美洲的白银打破了欧

8、亚贸易的传统均衡,欧亚贸易规模扩张,供给增加。王室贵族和社会名流对中国产品的大加追逐和赞美,使瓷器、饮茶等成为上流社会追逐时髦,附庸风雅的一种时尚,促进中国产品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王室贵族与商人经营的垄断贸易公司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17世纪中叶以后,大量关于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著作出版发行,将中国的文化文明推向了人类文明的极致,把中国的政体夸奖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尽管那些赞美之词言过其实,但却是政府和商人合二为一的欧洲商人集团所迫切需要的。材料二 18世纪中叶,中国的形象在欧洲开始发生变化,在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的笔下变成一个专制、野蛮、落后、愚昧的国家。为了刺激本国丝织工业的发展,英国

9、、荷兰等国都曾明文限制和禁止进口和穿戴亚洲丝织品。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大力宣传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红茶,饮茶又被拔高到了爱国主义的层次,是为英国经济作贡献的爱国主义行为。广告中的印度和锡兰红茶可以美容健身、治疗胃病,是高雅与品位的象征,而中国绿茶则会损害肠胃。中国茶叶在英国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材料三 在整个“中国潮”的潮起潮落中,中国政府和商人基本上处在一种无作为的状态,既没有意识和愿望在海外宣传中国文化、制造中国热、推销中国产品,也没有愿望去了解和参与当时的欧洲“中国潮”,甚至可能对当时在欧洲流行的“中国潮”都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摘编自张丽等著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视角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0、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国潮”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中国产品在欧洲畅销和衰落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中国潮”潮起潮落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商人无所作为的原因,并谈一谈欧洲“中国潮”带来的启示。(13分)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的部分目录:第六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2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第23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第2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第2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根

11、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视野,为第七编拟写一个子目,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子目简洁、概述准确、评价科学合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农业”的指导下,以工业企业为主,同时兴办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类企业,集体企业取得迅猛发展。企业积极探索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提升。在苏南,乡镇企业面向市场,利用市场调节,它们对市场反映灵敏,自主经营决策,衔接供销,协调生产,带动了物资、资金、技

12、术、人才的协调快速发展。苏南乡镇企业还利用大中城市通过设备输出、技术转移、来料加工、合作经营等方式向农村扩展的大好时机,不断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成为大中城市企业扩展的重要合作伙伴。苏南地区用积极探索和快速的发展,打造出农业经济改革中著名的“苏南模式”。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意义。(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大约1925年前后,法、德两国的关系有了改善,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援助德国经济的计划实施,一方面是因为两国外长持相互和解

13、的态度,他们断定各自国家的安全可以通过直接谈判和达成协议来加强。在英美的促成下,结果产生了称为洛迦诺公约的一系列协定。这些协定规定,德国可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常任理事国成员;作为回报,德国同意不通过武力来谋求条约的修订,和平解决与法、比等国的一切争端;德国承认其西部边界的永久性,但保留了更改其东部边界的权利。洛迦诺公约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伯伦宣称,公约标志着“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之间的真正的分界线”。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影响。(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

14、评说)(15分)材料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同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该校近代力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建系伊始,他明确近代力学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为此,他不仅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慈、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釆。到大学的最后半年,指导学生参加早期研究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此外,他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

15、旁通的钥匙,是创造力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他写信给作为高新技术突击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倡导设置新专业一一材料设计。据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教领域的重大贡献,并予以评析。(8分)绝密 启用前【最后十套】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史答案(六)第卷24【解析】材料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反映了天子亲耕现象,其目的在于“劝农”的示范意义,材料中“天子亲执”“首领带头”“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体现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故答案为C项。AB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井田制走向瓦解的表述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材料仅能体现“重农”而不能体现“抑商”,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