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共35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81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9.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共3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共3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共3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共3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共3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共3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共35张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框,【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通过习近平点赞中国人民视频引导学生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力量 3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识记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懂得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民 族 精 神,中华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分析: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1、含义,中华民族,根,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魂,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补充),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

2、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在这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3、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历久弥新、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一、中华民族之魂,一、中华民族之魂,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火炬,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四精一魂”,1.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

3、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2.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1、作用: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 2、基本内涵:,二、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创造精神: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伟大的奋斗精神:中国人民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伟大的团结精神: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伟大的梦想精神: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2015年12月17日早上,在中国西北荒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背负着暗物质探测卫星在霞光初露的背景下腾空而起。“悟空”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悟”有领悟的意

4、思,“悟空”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悟空”的火眼金睛,犹如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测器,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悟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其观测能段是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的10倍,能量分辨比国际同类探测器高3倍以上。 这体现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思考,含义: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作用:1、我国产生了闻名于世的思想巨匠,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 2、创作了伟大的文艺作品,传承了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气势恢宏的工程 3、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二、伟大

5、的民族精神,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春节团拜会上,习又重申了奋斗这一时代主题词,充满辩证地指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奋斗是奋斗者的通行证,只有奋斗才能成就真正的幸福!材料说明?,应充分发扬奋斗的民族精神,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可把过程看成痛苦和折磨,享受奋斗这一幸福的过程,司马迁,左丘明,屈原,大禹治水,自强不息的古人,二、伟大的民族精神,(1)含义:中国人民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含着中国人巨大的牺牲。 (2)作用:发扬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达到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相关链接),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

6、)他们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举行反对沙俄的起义。 1771年1月5日,渥巴锡率部众17万人踏上回归祖国之路,跨越万余里行程,历时七个多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来年夏天6月胜利回到祖国,到达了伊犁河流域,17万部众仅剩7万。随后,他上书伊犁将军,说明了回归祖国的诚意,要求觐见乾隆皇帝。,含义: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作用:使中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国家兴旺的保证。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补充),二、伟大的民族精神,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实现中国

7、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二、伟大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含义: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2)作用:伟大梦想精神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今天中国人民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作探究:结合图片思考,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都体现着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它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二、伟大的民族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三、高举爱国主义旗帜,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8、心,(1)与伟大民族精神关系: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和爱国主义息息相关。,(2)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体现爱国主义的诗词格言,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8、捐躯赴国难

9、,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问题探究,在古代,有投笔从戎的典故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言壮语; 在近代,有抗战的历史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在当前,更有为祖国统一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的点点滴滴。,这体现了爱国主义的什么特点呢?,三、高举爱国主义旗帜,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特点),(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如反对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等。,高

10、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作为青年学生,你们准备如何传承民族精神?,小组讨论:,一、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四、,中华民族精神,课堂小结,精神火炬,1、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 B C D,D,学以致用,2、在中国格言的

11、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D,3.战争年代驰骋沙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表明( )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C,4、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 B C D,D,【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海峡两岸人民对我们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了团结统一、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说法不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