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82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版】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版】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版】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版】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州中学高二元月期末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A. 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 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 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 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根据“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B正确;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

2、排除;D表述错误,排除。2.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的制度设计是:A. 推行郡县制度B. 创立三公九卿制C. 首创皇帝制度D. 实行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详解】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避免了分封诸侯带来的政权涣散和各地分封领主权力过大与中央抗衡,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使得商业等可以在统一稳定的国家范围内发展,故A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与建立全国大市场无关,故B错误。 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与“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无关,排除C;秦朝废除实行世卿世禄制,排除D。3.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

3、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A. 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 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 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 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汉朝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官学又可以分为由中央政府直接主办的中央官学和由地方政府办理的地方官学;私学按其程度与学习内容也可分为经馆与书馆两类,故可知汉朝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A项正确。图示信息无法体现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排除B。图示信息无法体现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排除C。太学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和全国学校的典范,无法体现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

4、键是“官学与私学”“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4.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鉴于苏州的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管辖这一区域,在周朝、秦朝和元朝时苏州分别隶属于A. 楚、黔中郡、江西行省B. 吴、会稽郡、江浙行省C. 楚、黔中郡、湖广行省D. 吴、衡山郡、河南江北行省【答案】B【解析】【详解】由“ 周朝、秦朝和元朝”和所学史实分析,在周朝时期,吴国主要辖环太湖一带,排除AC;秦朝推行郡县制,当时苏州一带属于会稽郡,元朝时苏州隶属江浙行省,故排除D,选B。5.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

5、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中“为宝”“犹用药业”“竭时而止”说明农业在耕种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农业耕种时的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ABD项错误,按节气进行劳作、注重因地制宜和重视自然规律都是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特点的一个方面。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特点。6.北

6、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 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 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 完成儒学重建任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说明太极图说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但并不能认定它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毕竟它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东西,包含了更多的唯心主义元素,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万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得出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排除B项;太极图说中“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对立统

7、一的用语,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始终”“生死”“善恶”等用语则说明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故D项排除。7.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A. 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B.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C. 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明清江南地区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的兴起,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不同地区的生产存在地方特色。故答案为D项。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生

8、产,和商业分工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主旨未涉及城乡经济联系,排除C项。8.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A. 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 西方已经进入民主社会时期C. 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 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故A错误;16、17世纪西方还没有进入民主社会时期,故B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故C错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伽利略和牛顿的学说都属于近代自然科学,这说明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故D正确。故

9、选D。9.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说明A. 洋务运动在中国行不通B. 商办是解困出路之一C. 官办是洋务企业的病因D. 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答案】B【解析】从材料“官办企业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中可以看出,洋务派的官办企业经营困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因此,企业商办是解困的出路之一,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行不通”;C项说法错误,洋务企业的病因是只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10、D项错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得到发展。10.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分别是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

11、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均不合题意,排除。11.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 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 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C. 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 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政治制度、民国以来偏重于西方思想

12、文化,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A。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找到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排除B;近代中国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但并不表明广泛认可,排除D。12.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句中处应该是A. 南京B. 上海C. 太原D. 武汉【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以达成共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可以看出是围绕着南京进行的会战,但我们知道南京地区并没有爆发大规模会战,排除A;淞

13、沪会战主要是为了拱卫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保证南京的安全,材料中的重要地区应该是上海,故选B;太原在中国华北地区离南京首都太远,不可巩固首都,排除C;武汉在南京的西面,起不到巩固首都的作用,排除D。13.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以“散件加工”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某领导则批示:“看来,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这说明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B. 引进国外技术造成竞争加剧C. 对外开放政策尚未真正执行D. 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以知道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时间不合,

14、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竞争加剧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对外开放,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放开对外开放,意味着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故D项正确。1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15、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1976年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反映此内容的音乐可能出现在1977年,故A正确。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1977年不可出现,故B 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1977年不可能出现这个标语,故C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提出的,此景不会出现在1977年,故D项错误。15.1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的重要讲话。这反映了A. “一国两制”得到全体台湾同胞认可B. “一国两制”是两岸的共同追求C. 海峡两岸存在的敌对关系全面消除D. 和平统一符合民族的根本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没有反映海峡两岸对“一国两制”的态度,排除AB; 海峡两岸的敌对关系不可能的全面消除,排除C;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会面反映了和平统一符合民族的根本利益,故D正确。16.2017年11月,美国时代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