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48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生 物 试 题1.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选项正确。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CO2、血红蛋白、H、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2、载体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详解】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

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载体蛋白属于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物质也不属于内环境。3.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 树突 B. 轴突 C. 神经元 D. 反射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故选:C4.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图是人体内的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1是突触间隙,2释放的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B. 2是胞体膜,3是轴突膜或树突膜C. 4的释放是自

3、由扩散D. 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2所在的神经元传向3所在的神经元【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表示突触间隙,2表示突触前膜,3表示突触后膜,4表示神经递质,表示突触小泡,6表示线粒体。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图中1是突触间隙,2是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A错误;2是突触前膜,一般由轴突膜构成,3是突触后膜,一般由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构成,B错误;结合前面的分析,神经递质4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C错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4、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3),D正确。【点睛】熟悉突触的结构组成和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尤其注意:神经递质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抑制。5.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以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 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C. 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 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b处给以适宜刺激,兴奋可以传至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成为反射,A错误,B错误;由于兴奋在

5、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不能由b传至c,因此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b处给以适宜刺激,兴奋可以传至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6. 下列有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胸腺、骨髓B. 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C.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D.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脊髓和脑 (包括脑干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B正确;脊

6、髓含有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中枢,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C正确;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有维持平衡的作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C. 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D. 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a作用于y,b作

7、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B错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C正确;x、y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图表示动物细胞有关细胞代谢与细胞结构关系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若为胰岛素,则会与上的受体结合向细胞传递信息B. 若为胰岛素,则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C. 若为胰岛素,则过程需要依赖结构的流动性D. 若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

8、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若为胰岛素,则其会与上的受体结合向细胞传递信息,A正确;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若为胰岛素,则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B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其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9、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但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胰岛素作为信息分子在传递信息的特点、生理作用、分泌过程及其分泌过程中依赖的生理基础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注意的是溶酶体的功能。9.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1 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 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B. 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在饭前口服少量胰岛素C. 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D. 寒冷条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调节

10、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但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快。【详解】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作用大,所以1 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 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A正确;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如果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所以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需要注射少量胰岛素,B错误;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不同,所以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C正确;寒冷条件,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可以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产热,D正确。【点睛】本题

11、的易错点是: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10.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皮肤血管收缩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腺分泌增强汗液几乎不分泌代谢活动增强A. B. C. D. 【答案】D【解析】在炎热环境中在神经体验的调节下,通过增加皮肤的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多来增加散热,D正确。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A、B错误。代谢活动减弱,C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体温调节模型1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A. 吞噬细胞 B. 皮肤 C. 体液中的溶菌酶 D. 淋巴因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免

12、疫,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组成,此题难度不大。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因此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C不符合题意;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符合题意;淋巴因子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12.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

13、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A选项错;图示细菌进入吞噬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对细菌进行了加工处理,并暴露抗原,B选项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呈递给T细胞,而不是B淋巴细胞,C选项错;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同样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D选项错。【考点定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仔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1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推测不合理的是A. PM2.5进入人体的

14、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C.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答案】D【解析】【分析】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过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

15、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详解】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正确;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B正确;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大脑皮层,D错误。【点睛】注意:与外结合就直接相同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内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其次是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都不在大脑皮层。14. 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淋巴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B. 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 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