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46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期末考试文科历史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

2、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错误。【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2.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

3、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题干说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其主张,所以说明宗教改革的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故选D。3.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A. 反对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B. 思想较为保守落后C.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D.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排除A;材料反映了该学者不主张改变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故C正确;材料反应该学者思想较为保守落后,但B选项不能具体表明该学者的观点,B不是最佳选择,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该学者“主张改造儒家思想”,排除D。4.战国中期,诸侯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 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B

5、. 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C. 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D. 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战国时期国君给以粮食和钱币作为官吏的俸禄;国君用玺、符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国君的权力加强,故是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C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变革的信息,排除A。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战国时期国家尚未统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5.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A. 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 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C. 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 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答

6、案】D【解析】据材料“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形成的特点是糅合了佛、道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治宋必始于唐”说明唐朝的思想演变对理学的产生有深远影响,故材料说明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故D项正确;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没有突出唐代的思想影响,故A项错误;理学融合了佛教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社会理学思想占主导地,故C项错误。6.受牛顿力学休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C.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D. 具有鲜明的双重特

7、征【答案】A【解析】 由于牛顿力学影响到启蒙思想,生物进化论影响到社会进化论,直接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故选A;自然科学并不直接形成民主政治,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西方民主的虚伪,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双重标准,排除D。7.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A. 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B. 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C. 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D. 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答案】A【解析】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其

8、反映了对孔子思想的固守,结合1914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故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和民国”宗旨是拥护共和,发扬民主,但在材料无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排除;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并没有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故D项排除。点晴:试题难度大,能理解材料中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其实质就是尊孔复古逆流,据此分析归纳即可8.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

9、,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道家老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张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据材料“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可得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C项正确;由材料可得出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法,但这并不是他

10、们的共同之处,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杂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即可。9.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B.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D.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答案】C【解析】“傲视封建礼教、敢于直言”等字眼意在强调心学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心学也属于理学,并未冲破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学和商品经

11、济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也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不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0.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內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文明的冲击B.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 政府的腐朽统治D. 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外源是指中国的启蒙源自西方文化,突变是指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裂变,出现这两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西学东渐,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故A正确,排除 BCD。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

12、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A. 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B. 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C. 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D. 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故A错误;B选项不符合材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排除B;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分权制衡民主机制,有利于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故C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以及宪法制定的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3、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政治体制,宪法是以共和派一票的微弱优势获取通过的。12.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A. 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B. 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 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D. 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答案】C【解析】与卢梭的思想不同,故A项错误;“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说明王韬没有认识到议会制度和君主立宪的本质,即法在王上、议会是权力的中心,故BD错误;王韬认为“必君民意见相同

14、,而后可颁之于远近”,体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13.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 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B. 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C. 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 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反对者认为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C正确;这些反对者都是封

15、建统治者,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A排除;题干反映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B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签订所带来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四夷入侵,各示所欲”。1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结束了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而题干中的“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故A、B项排除;据题干中“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等信息可判断出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据此判断应该是马关条约,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故C项正确;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故D项排除。点晴: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据材料信息“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