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青海省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41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青海省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版】青海省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版】青海省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版】青海省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版】青海省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青海省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青海省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生物期末试题1. 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B. 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C. 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D. 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如果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没有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观察不到或看不清物象,A正确;如果将切片放反,换用高倍物镜后焦点不能调至观察范围内,可能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B正确;是否换用目镜与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无关,C错误;据A

2、、B分析可知,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2.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 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B. 图2中曲线I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C. 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种类也一定不同D. 第4分钟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甲溶液【答案】B【解析】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吸水发生了质壁分

3、离复原,A错误;图2曲线液泡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即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与图1乙溶液曲线对应,B正确;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收,C错误;据图1分析,第2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过程,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曲线的分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

4、亡C. 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人鼠细胞膜上蛋白质,表明细胞膜具流动性D.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了二氧化碳和水,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R型转成S型,使小鼠死亡的是S型细菌,不是其DNA,B错误.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人鼠细胞膜上蛋白质,细胞融合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后的细胞膜上分布均匀,表明细胞膜具流动性,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

5、构时,建构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D正确.【点睛】鲁宾和卡门采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分别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证明了氧气的氧元素来自于水。4.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一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B. 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C.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D. 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

6、糖运输的两种方式在同时进行【答案】A【解析】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大,即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明显高于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A项错误;由图示可知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就可达到最大运输速率即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B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C项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葡萄糖的总的运输速率为两种运输速率之和,所以可确定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存在,D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查从图表中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图示信

7、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下列对与酶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麦芽糖、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B. 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只能是底物的种类C. H2O2酶适合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实验材料D. “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添加无机催化剂FeCl3的组为对照组【答案】C【解析】【分析】(1)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2)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3)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4)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详解】由于已有

8、的麦芽糖遇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若被水解,遇斐林试剂也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无法判断专一性,A错误;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底物相同酶的种类不同,或酶相同底物不同,B错误;pH会影响酶的活性,可以使用H2O2溶液作为实验材料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在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实验中,对照组为相互对照,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骨骼肌细胞分化过程中,控制肌动蛋白合成的基因将会表达B. 衰老细胞的代谢水平降低,所有酶的活性降低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 细胞癌变时,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含量可能增加【答

9、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衰老细胞的特征有: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的死亡现象,是受基因调控的程序性死亡,对机体的新陈代谢是有益的;和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增加。【详解】A. 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肌动蛋白,即控制肌动蛋白合成的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A正确;B. 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代谢水平降低,大多数酶活性降低,B错误;C. 当病原物侵入靶

10、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这是细胞凋亡,C正确;D. 细胞癌变时,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含量会增加,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7.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共同表示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乙、丁容器共同表示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卡片上的字母表示基因(如表所示)。容器中卡片的种类及数量(张)黄Y的卡片数绿y的卡片数圆R的卡片数皱r的卡片数甲容器()101000乙容器()101000丙容器()001010丁容器()0010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从甲

11、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B. 将甲、乙容器中取出的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自由组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C. 从乙、丁容器中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是模拟基因重组形成配子D. 从容器中取出的卡片,重新放回到原容器中的目的是保证下次取的卡片是随机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已知甲、丙容器共同表示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乙、丁容器共同表示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甲容器()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Y和y,因此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模拟了

12、等位基因分离产生卵细胞的过程,A错误;甲容器()和乙容器()中均含有一对等位基因Y和y,将甲、乙容器中取出的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B错误;乙容器()、丁容器()中含有的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是Y和y、R和r,从乙、丁容器中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的过程,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的范畴,C正确;从容器中取出的卡片,重新放回到原容器中,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取的卡片的概率相等,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容器、卡片和

13、卡片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8.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部分染色体组成。下列对于该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的基因组成是RRddB.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C. 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D. 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详解】据图可知,该细胞的基因组成是RRDd,A错误;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无基因重组,B错误;该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图示细

14、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据题干可知,图中只是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因而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数不确定,C错误;该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最多,可以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B. 研究各自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通过标记DNA和蛋白质,证明了 DNA是转化因子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T2噬菌体要先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大肠杆菌D.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菌的DN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从而使R菌发生了转化【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15、该题考查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过程是:分别将无毒R型活细菌、有毒S型活细菌、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小鼠不死亡、死亡、不死亡、死亡,而且从组死亡的小鼠体内检测出S型活细菌,可见,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并没有将DNA和蛋白质分开,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即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让这两类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最终证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先用分别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以获得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大肠杆菌,再分别用这两类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T2噬菌体,以获得分别用35S和32P的标记的T2噬菌体,C正确;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错误。10.酵母菌细胞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使mRNA中段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