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40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黑龙江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模块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 隶书B. 金文C. 小篆D. 草书【答案】B【解析】【详解】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D项错误。【点睛】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

2、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两者的共同点是A. 吸取前朝灭亡教训B. 符合了历史发展潮流C. 以巩固统治为目标D. 实现了国家长治久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广建封国,拱卫周王室,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根据材料“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可知,西汉统治者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办法来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A项只符合西汉时期,排除;西汉的封国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故B项排除;无论是西周分封制,

3、还是西汉的封国制,最终都导致了分裂割据,没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故D项排除。3.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这种现象A. 导致了秦国社会矛盾尖锐B.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变革C. 反映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D. 打破了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可知,秦国国君继承并未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加以调整,说明秦国未受周的宗法制约束,这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秦国的社会矛盾,故A项排除;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自襄公建国至孝公时经济文化落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后才逐渐有所发展,故C项排除;兄终弟及、以孙立者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但符合王位世袭制原则,并未破坏贵族的世袭特权,故D项排除。【点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秦国的王位继承制度上的相关问题。4.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由“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是

5、道家思想代表人,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主要强调法治思想;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D项主要强调仁与礼。【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老子的无为思想。5.“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事物自相矛盾C. 事异则备变D. 逍遥无为【答案】C【解析】【详解】守株待兔体现了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这是法家的变革思想主张,故选C;A是儒家思想,BD是道家思想,排除。6.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

6、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井田制已经瓦解B. 铁犁、牛耕尚未普及C. 土地私有成主流D. 青铜农具仍大量使用【答案】B【解析】材料中“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可知当时犁耕尚未普及,汉朝时期犁耕普及全国,B符合题意,故选B;材料中“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可知时间是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小农经济开始出现,土地私有成为主流,不符合题意,排除AC错误;D材料中“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可知铁制农具已经出

7、现,结合所学,此时铁农具尚未普遍应用,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D不符合题意,排除。7.西汉海昏候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这种现象说明A. 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B. 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C. 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D. 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答案】A【解析】材料中二者关于孔子身高的记载有较大差别,不能相互印证,还需进一步考证,说明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故A项正确,B项错误;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对孔子身高的记载,也属于后世人的描述,不属于原始材料,故C项错误;材料不

8、能说明史记的记载就存在谬误,故D项错误。8.公元前175年,汉文帝“除盗铸令,民得自铸”,下令允许民间随便铸钱。这一政策A.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 体现重农抑商精神C. 符合黄老之学理念D. 危害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允许民间随便铸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钱,从而导致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和黄老之学,故BC项排除。9.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父、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父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

9、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 亲属间相互隐匿不受司法处罚B. 说明儒家伦理日益受到重视C. 这一措施将加剧社会秩序混乱D. 体现了农耕经济的深刻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亲亲得相首匿”中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其目的在于尊崇伦理亲情,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故B项正确,C项错误;“亲亲得相首匿”的意思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故A项表述有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汉朝农耕经济的影响,故D项排除。10.文汇报2009年

10、某期提到“在宋代之前,曹操在人们的心中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宋代以后,曹操的形象却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曹操成了阴险狡诈的权术家、大奸臣。”这是由于A. 宋以后统治者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B. 宋以前的历史学家对曹操认识不足C. 宋以后的儒学思想鼓励多元化评价D. 宋以前的农业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为强化皇权需要,程朱理学对正统观念的强化,从而使宋代以后导致曹操形象出现颠覆性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历史学家的认识,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鼓励多元化评价,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现象与经济中心无关,故D项排除。11.李贽在其童心

11、说中说:“夫六经、论语、孟子,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其主要用意在于A. 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B. 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C. 批判道家学说的欺骗性D. 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六经、论语、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六经、论语、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故可知李贽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A项正确。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是表象而非李贽的主要意图,排除B;材料主旨是批判儒家学说,而非道家学说,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盛行

12、的摹古文风,排除D。所以选A12.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

13、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13.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

14、高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答案】A【解析】明末小说以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唐代出现传奇、宋元出现话本等文学形式,这都属于市民文学,故“市民文学开始兴起”错误,排除B;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进而发展为“海禁”和闭关锁国,商人的地位仍然较低,故C项错误;由材料“明末小说主人公十分广泛,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角,这些主人公大多不懂或不遵从理学,无法体现“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故D项错误。14.1849年,福建巡抚徐继畲所

15、著的瀛环志略出版,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他在初稿中明确写道:“亚细亚以中国为主”,在定稿时改写成“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他的友人刘鸿一为此书写的序言中有“夫中国者,天地之心。四夷,天地之肢”一语。由此可见当时A.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B. 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已经消除C. 中国对世界的认知相对客观D. 守旧观念与新思想同时并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瀛环志略出版,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和所学知识可知,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是近代介绍西方的代表著作之一,说明徐继畲已经对西方有所了解,但天朝上国的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守旧观念与新思想同时并存,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降;材料“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说明徐继畲仍然存在天朝上国的陈腐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徐继畲已经对西方有所了解,但不客观,故C项错误。15.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该观点应该出自:A. 曾国藩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