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320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版】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版】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版】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版】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 O2、CO2、血红蛋白、H+ B. 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C. 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答案】D【解析】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

2、外液组成B. 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表现C. 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有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成,故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故B正确;外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因为机体自身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C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如图表示人体肝脏组织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的表面

3、不可能同时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B. 当的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 与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会使其pH明显降低【答案】C【解析】表示肝脏组织细胞,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之一,其表面同时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A错误;分别表示淋巴、组织液、血浆,三者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当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组织液)与(肝脏组织细胞)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因所示的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不会使其pH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4.下丘脑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结构,下

4、列关于下丘脑说法正确的是A. 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平衡B. 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C. 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D. 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答案】A【解析】【分析】下丘脑是调节中枢,多种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激素腺体相应激素。【详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通过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能感知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B错误;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胰岛素的分泌活动,C错误;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

5、纽,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到垂体,垂体再分泌促激素控制相关腺体,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下丘脑的功能和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C.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D. 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答案】C【解析】【分析】1、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兴奋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

6、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神经元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过性大,大量钠离子内流,导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B正确;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过性较大,钾离子外流,C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D正确。故选C。【点睛】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时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B处,可在A、C处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

7、动均明显增强C. 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兴奋只能由A传向B,再传向C。图乙中,E表示突触前神经元,D表示突触后神经元,表示突触后膜,表示突触间隙,表示突触小泡。【详解】刺激B处,虽然AB段=BC段,但由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存在突触延搁,所以A、C处可先后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C所在神经元为突触后神经元,刺激C处,肌肉内的线粒体活动增强,但E属于突触前神经元,线粒体活动不明显,B错误;处是突触后膜,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表示突触间隙,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

8、间隙是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完成的,此过程要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突触结构的识记、理解及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的特点的掌握。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动物激素种类多、量极微B. 动物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C. 动物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 动物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

9、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详解】动物激素的调节特点之一是:微量和高效,A正确;动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B正确;激素可以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错误;激素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只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8.下列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A. 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后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分

10、泌增加后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 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考查对激素调节特点的理解。明确各激素的作用和分泌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的结果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会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项正确;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导致的结果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C项正确;抗利尿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项错误。【点睛】反馈调节两种方式(1)负

11、反馈调节图解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2)正反馈调节图解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等。9.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是A. W区 B. S区 C. H区 D. V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类言语区及其功能,要求考生明确人类的言语区及其功能,能利用这些言语区的功能判断相应区域受损后的症状。人类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包括W区、V区、S区和H区,其中W区损伤不能写字,A不符合题意;S区损伤不能讲话,B不符合题意;H区损伤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C符合题意;V区损伤不能看懂文字,D不符合题意。10.成人失水量相当于0.5%体重时,唾液分泌减少,

12、口腔、咽喉部干燥,并引起干渴的感觉。失水之后,即使保持口腔、咽喉润湿,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少于0.2 mL)高渗盐溶液后,3060s内动物开始大量饮水,28min内,饮水量可达28L之多。上述实验可以说明A. 机体水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B. 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口腔,而是位于下丘脑C. 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D. 只要保持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干渴【答案】B【解析】机体水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但实验中并没有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对水平衡的影响,A项错误;高渗盐溶液注射部位是下丘脑,可促使动物开始大量饮水,所以口渴的感受

13、器位于下丘脑,B项正确;产生干渴感觉部位是大脑皮层,C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给下丘脑注射高渗溶液也可引起干渴,D项错误。11.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D. 人体免疫系统把自身正常的组织、器官当做抗原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答案】D【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系统把自身正常的组织、器官当做抗原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选D。12.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A. T淋巴细胞 B.

14、 B淋巴细胞 C. 吞噬细胞 D. 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A、B、D均错误,C正确。13. 我国许多地区有计划地接种“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 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B. T细胞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C. 吞噬细胞受“流感疫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D. “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浆细胞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增殖,A项错误;T细胞受刺激后可以释放

15、淋巴因子,从而促进B细胞的增殖,B项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吞噬抗原,但识别并不具有特异性,C项错误;流感疫苗属于毒性弱的抗原,不是抗体,故不能与病毒结合,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4.下图甲表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结合免疫知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的就能产生只有B. 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完成C. 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D. 图乙中mn,deac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主了较多的B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免疫细胞不需要抗原刺激,而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刺激,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数量少,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数量又多又快。【详解】图甲中不需要抗原刺激的就能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