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31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秋高一(上)期末测试卷历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481年,齐国的相国田恒废齐简公,另立齐平公。公元前391年,田恒曾孙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 分封制的瓦解B. 礼乐制开始崩溃C. 阶级矛盾尖锐D. 官僚政治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瓦解,依据材料可知,齐国卿大夫田氏左右国君的废立,后来更自立为国君并得到了周王的认可,这从本质上说明原有

2、的宗法分封制度被破坏,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体现了礼乐制的崩溃,但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礼乐制的崩溃从此时期开始;C选项错误,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问题,不是阶级矛盾;D选项错误,秦代郡县制的实施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此时期田氏代齐仍然是贵族政治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为A选项。2.西汉时继承秦制,将百姓按什伍乡里划分,名列户籍。“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这一措施A.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B. 利于城乡劳动力的合理配置C. 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D. 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汉户籍管理制度

3、的作用。依据材料可知,西汉户籍制度将百姓按照什伍乡里划分,依据百姓生死进行变动,使政府可以有效掌握基层百姓的信息,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的是商鞅变法;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乡问题;D选项错误,户籍制度与提高妇女地位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苏东坡这段话所评论的应是三代至汉代A.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B. 选官制度的变化C. 专制皇权的逐步确立D. 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三代以学在官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春

4、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活跃,养士成风,汉代官员的选拔应该是来自全国范围的察举和征召,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专制皇权的确立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不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其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刘渊这一做法意在A. 恢复宗法制度B. 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C. 弘扬中原文化D. 推动与其他政权的交往【答案】B【解析】【详解】

5、依据材料可知,匈奴族刘渊利用曾有的匈汉和亲关系,建国称汉,将自己作为刘汉的正统继承者,目的是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刘渊的目的利用血缘宗法关系巩固政权统治,并非恢复宗法制度;C选项错误,弘扬中原文化不是刘渊此措施的根本目的;D选项错误,刘渊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是争取汉族士族阶层与民众的支持,巩固统治,与其他政权的交往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唐中宗时,取消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将宰相“执政事笔”由一人独掌改为十天一换,后来,唐德宗又将每位宰相十天一秉笔改为“每日一执笔”。这反映了唐代A. 中央机构设置日趋简化B. 官僚队伍急剧膨胀C. 宰相职

6、能分工更加明确D. 皇权专制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代皇权的强化。依据材料可知,唐代不断削弱宰相的权力,分散相权,这反映了唐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唐代将宰相机构和行政机构分离,宰相“执政事笔”人员轮换频率加快,中央机构设置日趋复杂;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唐代官僚队伍急剧膨胀;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相权的分散,皇权的加强,并未体现宰相职能分工更加明确。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北宋建国后,宋太祖因“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故“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主要反映了宋初A. 重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7、B. 政治腐败激化阶级矛盾C. 科举制利于选拔人才D. 积贫积弱局面已经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依据材料“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和“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知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武将藩镇割据的教训,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这体现了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太祖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和阶级矛盾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并未体现科举制;D选项错误。宋初尚未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明武宗时,杨廷和曾到某机构任职。该机构

8、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据此判断,杨廷和所任职位应是A. 御史大夫B. 六部尚书C. 宰相D. 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代内阁制度。依据材料“该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该机构是明代内阁,杨廷和所任职位应是内阁大学士。明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御史大夫是秦朝设立的官职,负责纠察百官,其权力来自秦朝三公九卿制;B选项错误,六部尚书负责

9、执行诏令,其权力来自法律制度,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宰相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官职,不是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丞相制度,不是与皇帝的私人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清代规定:皇家宫门中门钉为九行九列的金钉;亲王府为九行七列铜钉;郡王府与世子府为九行五列;公府为七行七列四十九枚;侯府及以下府邸为五行五列铁钉;普通市民百姓不允许使用门钉。这一规定体现的特点是A. 建筑装饰的多样化B. 与生产联系紧密C. 寓含严格的等级性D. 强调个性化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皇家、亲王、郡王府与世子府、公府等门钉的数量和材质有严格的规定,这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别,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

10、体现的是门钉数量和材质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并未体现建筑装饰的多样性;B选项错误,门钉使用的严格等级规定与生产无关;D选项错误,门钉使用体现的是严格的等级差别,与个性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下图是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形势示意图的局部。据图判断,该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北伐战争D. 红军长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中“桂平”、“金田”、“永安”、“天京”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历史事件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发生在东南沿海,不是内陆地区;C选项错误,“天京”是太平天国的都城,与北伐战争时期不符;D选项

11、错误,红军长征北上路线是从西南到西北,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他投递了公车的联名上书,但都察院不收。21世纪初,某历史学者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后,认为康有为并没有投递公车的上书。从史学研究角度判断A. 回忆录能准确地再现历史的真相B. 公车联名上书的事件根本不存在C. 时代的不同决定了历史叙述的不同D. 历史档案比回忆录的史料价值更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史学研究。依据史料价值相关所学可知,官方档案比个人回忆录更具有客观性,史料价值更高,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个人回忆

12、录主观性较强,不能准确地再现历史真相;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个别学者的研究无法确定公车联名上书的时间不存在;C选项错误,历史叙述不同并不是由时代决定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下列表述中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五四运动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C.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选项错误,北伐

13、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C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1925年初,中共四大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斗争”,并提出要反对土豪劣绅、取消苛捐杂税、普遍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等主张。这说明当时A. 开展土地革命成为全党共识B. 中共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 中共要求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 农民已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斗争”、“提出要反对土豪劣绅、取消苛捐杂税、普遍组

14、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等主张。”可知,当时中共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开展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1925年国民革命运动期间,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在南昌起义之后;D选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期间革命主力是国民革命军。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1939年3月,国民党对国民进行总动员称:“唯忠与孝实中华民族立国之本”,昔日尽“忠”对象为君主,今日则为民族国家;今日行孝对象应由亲亲之义而推及于同国同族之相保。由此可见,国民党旨在A. 继承儒家思想抵制西方文化B. 提

15、倡忠孝以巩固专制统治C. 利用传统道德激励民族精神D. 强调封建伦理维护社会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将传统忠君孝亲思想引申到忠于国家和孝于民族同胞,这是利用传统道德激励民族精神,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国民党要求抵御西方文化;B选项错误,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是专制统治;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将传统忠孝思想进行引申,以激励民族精神,并非强调封建伦理道德。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4.1947年12月,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形势后,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应是A. 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B. 国民党军主力基本上被消灭C.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的召开D. 解放军主力已打到了国统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依据材料中“1947年12月”、“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这个“转折点”指的是1947年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打到国统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19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