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05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季延中学2018年秋高二年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45分)1.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A. 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 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 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 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答案】A【解析】孔子作春秋是针对当时世衰道微的社会现实,这反映了孔子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反映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孔子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

2、信息“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关注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墨家B. 道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B【解析】“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属于道家,故B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儒家主张仁、礼,故C错误;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学生应该结

3、合所学知识从反对人为的角度理解,再对比各家学派的主张,即可进行正确判断。3.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人们的思想顾忌较少,为孔子形象变异提供了文化背景和必要的社会条件,B选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材料中看不出,思想界的统一趋势,A选项错误。由材料中墨

4、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思想没有交叉,C选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D选项错误。4.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B【解析】由“春秋

5、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结合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分裂的形式可以看出政治形势影响了儒学的发展,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丰富儒学的内容主要是指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题干中没有体现法家;D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5.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 课程设置多样化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 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D. 向社会下层扩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太学属于官方的教育机构,因此,太学开设这些课程,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与制度化

6、,C选项正确。材料中重点在于强调开设这些儒家教育课程的机构为太学,属于官方教育组织,而不是强调课程设置多样化,A选项排除。走向世俗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向社会下层扩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选项排除。6.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据此可知宋代理学A. 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B. 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C. 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D. 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 “天人合一”和“天人不二”来看,宋代理学主要探讨天人关系,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本体论问题,排除B;由材料“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合一”和“天

7、人不二”,可见在天人关系上均赞成天人合一,故选C;材料无关认识论问题,排除D。7.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A. 理论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B. 进一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C. 已具有一定的平民化趋势D. 受到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艮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把“道”由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道”从天上拉回人间,并赋予“道”以“百姓日用”的新内容,可以看出心学已具有一定的平民化趋势,C选项符合题意。心学理论体系未发生根本变化,A选项错误。进一步得到了

8、民众的支持和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受到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D选项排除。8.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从古代“君”的含义与称呼入手,否定了“君”是天子的专有称号,这实际上是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的主张,故A错误

9、;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顾炎武主张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痛斥君主专制的弊端,而是从古代历史入手否定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C。9.下表是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B.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C.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D.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答案】D【解析】人们穿着“纸衣

10、”并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故A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纸衣成为唐宋流行服饰,故C错误;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D正确。故选D。10.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材料反映了A. 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B.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C. 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D. 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答案】C【解析】据材料“唐代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出现在宋代,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题干反映了

11、印刷术的进步推动商业活跃,故选C;题干虽然反映民间私印影响政府管理,但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统治基础,故排除D。11.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而物理、化学等所占比例较小,说明我国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D选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A选项错误;题干图示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B选项错误;题干图示不能说明我国古代

12、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选项错误。【点睛】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以农业立国,所以农业在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大部分是为农业社会服务,如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成就,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为此中国古代科技呈现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的特点。12.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

13、”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统一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根据题干中隶书容易书写、辨认的特点可以判断,隶书可以使下层人逐渐地书写和掌握。秦始皇采用隶书,有利于中 央政令的贯彻,由此可知“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故选B。A、C、D选项没有准确反映本题的立意,故排除。13.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

14、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B. 由于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因素,形成了京剧,D选项符合题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选项错误。赋是在汉朝时期出现的,B选项错误。书法艺术以魏晋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C选项错误。【点睛】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

15、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14.明清时期,许多画家追随同时代的大家诸如董其昌、四王(指清初画坛正统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而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大部分画家作品质量低下,多信笔涂抹之作,在他们看来是“聊以自娱”。该材料旨在说明A. 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杂乱无章B. 明清绘画艺术的功利性较强C. 明清部分画家注重表面笔墨D. 文人画侧重强调画外的修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明清“部分”画家的不足之处只注重表面笔墨而不注重质量,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代中国绘画艺术当然不是杂乱无章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功利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