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884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师大附中2018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命题范围:必修3和选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子路曾问孔子:“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回答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追求的是A. 敬天法祖B. 反对苛政C. 天下有道D. 有教无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正名”,是纠正当时社会政治伦理生活中名分等级混乱的现象,明贵贱,别善恶,治纲纪,即追求天下有道,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敬天法

2、祖的思想,故A项排除;反对苛政是孔子“仁”的思想,故B项排除;D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2.战国时期,商鞅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而入秦国,被秦孝公委以重任;吴起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他们的做法却很少受到非议,这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有利于人才流动B. 各诸侯国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C. 郡县制度在诸侯国得以推广D. “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战国时期,商鞅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而入秦国吴起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他们的做法却很少受到非议”反映出战国时期人才流动促使“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与人才流动之间的关系,

3、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郡县制,故C项排除。3.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B. 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C. 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D. 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答案】A【解析】印章文字字体略长,笔画圆润,富有图案美,属于小篆,故选A;官营手工业产品制作精良,但面向皇室、贵族和官僚,排除B;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时间不符,排除C;经过汉武帝

4、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后,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变小,排除D。点睛:本题是历史知识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题目,考查到学生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外文化交流和地方管理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要识记入微。4.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这主要说明当时思想界A. 儒士治学不切实际B. 荀子思想色彩浓厚C. 以道家为官方哲学D. 内儒外法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知当时汉家制度指的就是“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方略,这与荀子的德、刑并用,将法家的刑治与儒家的德

5、治结合起来相符合,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儒学的特点,故C项排除;外儒内法思想得到强化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故D项错误。【点睛】“霸道”即法家学说,“王道”即儒家学说,“霸王道杂之”就是说要儒法结合,将德政和法治结合起来。具体而言,是外儒内法,儒为表,法为里。5. “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 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C. 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D.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6、信息的能力。材料“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的信息体现的是“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对君主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C项正确。A项是理学思想,B项是心学思想,材料体现的是唯心思想而D项唯物思想,可以排除。故选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6.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上讨元。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却称元惠宗“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入中国与民为主,传及百年,至于殿下”并追谥为“顺帝”。这反映了A. 历史事实与历史记录的差异B. 评价者立场影响历史评价C. 历史事实需要辨证的评价D. 不同的史料需要相互印证【答案】B【解析】【详

7、解】材料“北上讨元”“明朝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明朝建立前,朱元璋为了讨伐元朝的评价不同,而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号召;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而追谥元惠宗为“顺帝”,这反映出评价者立场影响历史评价,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历史事实与历史记录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历史事实的评价,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不同史料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7.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即使是局部病症,也往往着眼于全身进行治疗;中国的文艺作品强调“气象”、“神韵”、“格调”,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注重“雄浑”和“自然”。这体现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 凸显人性尊严B. 强调主观能动C.

8、 注重整体思维D. 追求灵动创新【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医治疗方法体现全局性,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强调宏观布局,讲究整体气韵,因此中华文明具有注重整体思维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性尊严、主观能动性和追求创新,故ABD项排除。8.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材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A. 长于逻辑推理B. 重视实用性C. 探求物理规律D. 领先于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

9、、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休的考察等息息相关”体现中国古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故B项正确;AC项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而是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故D项排除。【点睛】“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休的考察等息息相关”是关键信息。9.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此

10、“词曲贵浅”的主张A. 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B. 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C. 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D. 反映了戏曲艺术的批判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戏曲的生活化的发展,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和对戏曲艺术的批判,故AD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戏曲的艺术特色,故C项排除。【点睛】“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是关键信息。10.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

11、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 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B. 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 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D. “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出对待西方政治体制学习中,洋务派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辩论也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嬗变,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显示洋务派内部的争论,不代表广泛性,故A项错误;材料当中“前者”不是格致之学,而是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的都是洋务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11.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

12、、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A. 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B. 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C. 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D. 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说明,孙中山已看到西方代议制的弊端,反对步欧美代议政治之后尘,主张把中国改造为“全民政治”的民国,由人民行使直接民权,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B项错误;欧美代

13、议制虽然存在弊端,但民主政体并没有改变,“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而不是学习借鉴西方民主,故D项排除。12.1919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立宪政治与政党一文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A. 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B. 转变救国探索方略C. 主张全盘学习西方文化D. 倡导民主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1919年”“立宪政治在20世纪

14、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已经认识到立宪政治的局限,从而转变救国方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陈独秀对民主与科学的态度,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故C项排除;辛亥革命探求的就是民主共和政体,实践表明民主共和之路走不通,故D项错误。【点睛】“1919年”“立宪政治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是关键信息。13.1930年,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有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 共产国际

15、严重阻碍中国革命B. 党和红军中存在教条主义倾向C. 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存在偏差D. 马克思主义根本无法本土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材料批评这一观点不符合马克思原理,反映出材料没有从实际出发,是教条主义错误,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有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可知是中共中央的意见,与共产国际无关,故A项错误;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是符合国情的正确观点,中国已经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D项错误。14.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其中处的初衷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第二次民国初期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立业A. 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B. 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