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87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岳阳一中、汨罗市一中2018年高一期末考试分值:100分时量: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1.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解析】C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交通的发展B. 疆域的拓展C. 经济文化交流

2、的需要D.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起到了巩固周朝统治的作用,但是到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崩溃。秦朝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郡县制。A、C两项是次要原因,B项包含在D项中,故选D项。考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点评: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要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古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发展演变的过程学生需要准确把握: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3、;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3.下边两幅漫画体现了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一演变是指A. 郡县制向分封制转变B.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 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D. 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答案】B【解析】材料漫画反映的是分封制向郡县制的演变,在郡县制下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从而实现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所示演变方向相反,排除;分封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土地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漫画类选择题。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比如本题漫画1表达的是周天子

4、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漫画2应注意图中的对话“诸卿,认真管理自己的郡县去吧!莫让朕失望啊!”,反映的是皇帝与郡县长官之间的关系,说明应从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所体现出的特点来作出选择。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历史和文科综合试题的取材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4.最近如懿传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如懿传作为甄嬛传的姊妹篇,讲述了乾隆即位,甄嬛成为皇太后,乾隆后宫嫔妃青樱(如懿)高晞月以及富察氏皇后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以来,以子嗣夺嫡、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家国一体B. 小农经

5、济C. 儒家礼制D. 君权至上【答案】D【解析】【详解】家国一体是指国家与帝王的关系,与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不符,排除A。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与材料强调君权至上导致“子嗣夺嫡、后宫争宠”的现象不符,排除B。儒家礼制有利于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而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源,排除C。由于古代帝王的君权至上,而王位继承又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以致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的现象屡屡发生,故D项正确。【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以子嗣夺嫡、后宫争宠与为主题的古装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紧扣设问要求“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5.汉武帝通过

6、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并加以重用,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意在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 使内外朝权力平衡C. 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D. 集思广益,减少失误【答案】A【解析】【详解】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与以丞相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成为汉武帝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中朝”的形成,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故选A。内外朝权力平衡也是为了加强皇权,排除B;汉武帝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内臣水平,排除C;汉武帝的主要目的不是集思广益

7、,减少失误,排除D。6.以下措施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是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唐朝设节度使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汉武帝推恩令削减王国封地,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唐朝设节度使后来独揽军政大权,造成藩镇割据,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错误;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防止武将专权,正确;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各行其职,互不统辖,都直接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正确。故选组合,排除ABD,选C。7

8、. “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A. 太学B. 书院C. 察举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所以D正确;ABC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8.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央集权加强B. 中央官制简化C. 君主专制强化D. 行政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

9、4反映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图5反映的是明朝“废丞相权分六”,这反映的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中央官制的简化是本题反映的现象,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行政效率的提高,是结果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9.历史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发展的,又与一定的政治关系相联系,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依次符合图中的是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D.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依据材料“英军入侵”、“城下之盟”、“香港回归”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军入侵”指的是鸦片战争,与

10、“城下之盟”、“香港回归”有关的是在南京签订的割占香港岛的南京条约,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英法联军入侵,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不是英军入侵和辛丑条约,与材料内容不符;C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与“英军入侵”、“香港回归”等材料信息无关;D选项错误,甲午战争是日本侵华不是英国侵华,马关条约也与“香港回归”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理想与现实的徘徊一文中评论近代某种经济思想:“预期了一个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社会,这在中国自然经济面临崩溃的前夜,只能是逆历史的潮流的空想”。这种经济思想出自于A. 海国图志B. 资政新编C. 天朝田亩制度D.

11、 共产党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社会”来看,这种经济思想是出自于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追求一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封闭经济模式,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只能是逆历史的潮流的空想”。故答案为C项。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共产党宣言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都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主张,均不符合材料中“逆历史的潮流的空想”,排除A、B、D项。【点睛】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试图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12、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平均分配土地满足了其要求,但产品归公的思想又超越了其小私有者的本性,农民失去了拥有土地的意义,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天朝田亩制度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的范畴,实际上还是一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封闭经济模式,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11.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虽处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但他们都有共同的人生理想追求。假设共坐一起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

13、 推翻清政府,建立汉人政府B. 建立民主政体C.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D. 驱逐日本侵略者【答案】C【解析】【详解】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指挥黄海海战、丘逢甲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都曾反抗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故答案为C项。A、B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与四位名人无关;D项与左宗棠无关,均排除。12.“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相同B. 革命任务相同C. 指导思想相同D. 革命对象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

14、争。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是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解放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A错误;领导阶级不同,指导思想也不相同,C错误;辛亥革命的革命对象主要是清王朝,国民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解放战争主要是反对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D错误。13.“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国民革命D. 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依据材料“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15、“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帝国主义操纵会议将德国侵占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由此爆发。材料反映的就是五四运动中爱国人士奔走呼号的情景。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与“山东亡,是中国亡矣”等材料信息无关,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上述“革命的火焰”始于A. 五四运动B. 中共一大C. 国民党一大D. 北伐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排除ABC。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