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660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版】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版】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版】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版】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仑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下列选项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窗扉(fi) 蓊郁(wng) 徇私 一筹莫展B. 压轴(zhu) 嘹亮(lio) 布署 东歪西倒C. 绯闻(fi) 打夯(hng) 携手 不容质疑D. 笔杆(gn) 游弋(y) 收讫 焦燥不宁【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对于字音字形类题目,考生要着重记忆自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音字形,特别是音近字和形近字,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B项,嘹亮(lio)嘹亮(lio),布署部署;C项,绯

2、闻(fi)绯闻(fi),不容质疑不容置疑;D项,焦燥不宁焦躁不宁。故选A。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莫斯科郊外白桦林在远处沙沙响,在河面上我们小船轻轻摇曳,风儿带我们远航,去到我们不知道的地方。B. 我们第一代华侨,远离故土,在海外奋斗多年,始终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C.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D. 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望洋兴叹。【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A项,“摇曳”,是微小的事物,

3、如光线,光影,枝条,叶片等;“小船”不是微小的事物,可用“摇荡”,“摇荡”泛指摇动荡漾。B项,“桑梓”,借代故乡,此处符合“远离故土,在海外奋斗多年,始终翘首神州”语境。C项,“废失”,指废弃并失去。符合“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语境。D项,“望洋兴叹”,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符合“不懂古文”语境。故选A。【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4、。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B. 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C.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

5、含着悲伤。D.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根据句间的关系以及每种标点符号的运用特点辨析正误。C项,冒号管到“故乡”前面的内容,将“汗水”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故选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B. 很多日常生活细节,只要经过艺术化的升华、提炼,就能成

6、为诗歌的表达对象和情感的载体。C. 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D. 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不合逻辑,“网络诈骗”与“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之间是包含关系,不可并列。同时“利用层出不穷”句式杂糅;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提炼、升华”;C项,搭配不当,“抄袭

7、著作权”不搭配,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故选D。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是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B. 荀子,名况,春秋时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C. 老舍,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等。D.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赤壁赋中 “七月既望”,指望日的后一日,即农历十六。【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

8、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名家名篇思想、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B项,“春秋时”错,荀子是战国时人。故选B。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就上片“谁主沉浮”的浩问提供了答案,那就是: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此回答既是中国一代青年关注现实,追求理想的见证,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毛泽东个人的豪迈志向。B.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

9、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C. 前方从一幅摄影作品写起,最后进入到对人的精神状况的思考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对某种精神的追求,揭示出了人的生存无法克服的悲剧。D. 像山那样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认为人作为大自然的主人,应站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更好地利用自然。【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必须熟知课内文本内容,明确文本内容的语言特色、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D项,像山那样思考认为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

10、致。故选D。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劝学通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态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B. 韩愈在师说中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求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这是社会等级观念所致。C.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与第一段游众山时“施施”“漫漫”的悠闲状态不同,西山之游实现了柳宗元与自然的两相融合,西山的怪特美和作者的人格之美相互映照,作者因此感到超脱而旷达。D. 赤壁赋中,苏轼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消解了

11、“吾生之须臾”的悲哀。【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必须熟知课内文本内容,明确文本内容的语言特色、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C项,游众山时并非悠闲的状态。“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故选C。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而耻学于师 B. 何为其然也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徘徊于斗牛之间【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

12、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A项,“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B项,“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C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D项,“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故选B。9.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某某助人为乐后大方地说:“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B. 某连载作家联系责任编辑说:“这个月的稿子还有些问题,请再给我几日斧正一下。”C. 某客服回复顾客:“如果您对该产品有兴趣,请垂询以下经办人。我们将尽快回复您。”D. 电视剧井冈山中,毛泽东对众战士说:“此次我们两个团下山,可谓是倾巢而出,千万要小心。”【答案】C【解析】【详解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A项,“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不能称自己的家。B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C项,“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使用得体。D项,“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感情色彩不符。故选C。【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10.选出使用了互文修辞的

14、古诗( )A. 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 B. 山抹绿,燕剪柳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时,要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本题要求选出“使用了互文修辞的古诗”,然后认真分析各个选项的诗句所运用的手法。A项,“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结合“如”“似”看,运用的是比喻修辞。B项,“山抹绿,燕剪柳”,拟人手法。C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秦汉时期的月亮和秦汉时期的边关。故选D。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有人说到“经”,便有

15、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