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664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普通班)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普通班)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C. 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 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日地距离适中,能接受到适量的太阳光热;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这些条件都与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有关,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生命物

2、质的存在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与温度无关,故答案选C项。【考点定位】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名师点睛】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0C,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

3、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 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B. 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C. 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D. 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主要使用的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3. 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

4、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B. 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的组成、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主干的理解掌握情况。【详解】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氦和氢,故A叙述错误;黑子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故B叙述正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故C叙述错误;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故D叙述错误。故选B。【点睛】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二者的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4.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

5、球自转方向。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A. 120E,60S B. 120E,60NC. 120W,60S D. 120W,60N【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在南北半球的表现以及经纬度的划分,难度小,属基础题目。【详解】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为北半球俯视图。A点位于 0经线以东,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坐标为(120E,60N),故B正确。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

6、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壳的平均厚度大于20km,所以该次地震位于地壳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6.当亚洲大陆形成低压时( )A. 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 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C. 北半球正值夏季 D.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答案】C【解析】【详解】当亚洲大陆形成低压时,也就是大陆上气温高于海洋时,对应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不一定是在北回归线上,此时不一定是夏至,故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不一定达最大值。据此分析选C。【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海洋

7、陆地的气压性质不同。当亚洲大陆形成低压时,也就是大陆上气温高于海洋时,对应北半球的夏季;当亚洲大陆形成高压时,也就是大陆上气温低于海洋时,对应北半球的冬季。7.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 广州 B. 上海 C. 北京 D. 哈尔滨【答案】D【解析】试卷分析: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位于远日点,即7月初,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最北的哈尔滨昼长最长。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和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规律。8.极夜现象从北极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 春分至夏至 B. 夏至到秋分C. 秋分

8、至冬至 D. 冬至到春分【答案】C【解析】略9.轮船在40N航行,当太阳位于头顶时,北京时间是10时,此时该船位于( )A. 75E附近 B. 94E附近 C. 150E附近 D. 165E附近【答案】C【解析】试卷分析:太阳位于头顶,判断当地时间为12时,而北京时间为10时,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即当地经度位于120E东侧30,故判断当地经度为150E。考点:本题考查地方时计算。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方时计算的基本方法:一越往东地方时越早,往西则地方时较晚;二“东加西减”时差。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如图其中竖实线为剖面线,虚线为等压面,实线为等

9、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 上图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11. 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A. 8:009:00 B. 12:0013:00C. 15:0016:00 D. 23:0024:00【答案】10. C 11. D【解析】考查山谷风,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10题详解】从图示来看,如果表示白天,则吹谷风,丙处表示的等压面应向上弯曲,乙、丁两处气流方向正确,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下弯曲正确。如果表示夜间,则吹山风,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低压,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上弯曲。题目中强调只有一处正确,则可能为夜间,表示山风示意图。

10、正确的如下图:【11题详解】由上题结论可知,可能为夜间,表示山风示意图,D正确。故选D。12.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图中M地的风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图示区是北半球。风向是由高压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中气压值判断,M吹西北风,C对。考点: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B.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速C. 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D. 摩擦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答案】C【解析】【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

11、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高空大气密度小,因此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据此分析选C。【点睛】风向的判定:形成风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在非赤道地区,风向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近地面的风向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呈现出与等压线斜交的特点,高空及辽阔海洋上一般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下图中、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 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B. 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 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 中纬西风带西南风15. 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12、)A. 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B. 华北平原正值麦收C. 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D. 济南昼开始短于夜【答案】14. D 15. D【解析】【14题详解】图中风的方向向右偏转,说明此图显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分别表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分别表示东北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是暖空气受热上升形成,故A错误。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故B错误。当来自赤道上空的空气流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时,原本南北向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步转为稳定的自西向东流动,这支几乎沿平行纬度延伸方向流动的空气阻碍了高空的空气南北向流动,使得空气堆积,被迫下沉,于是

13、形成副热带高压,因此副热带高压带的主要成因是动力的作用,故C错误。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故D正确。【15题详解】根据图中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时间约是春分或秋分。江淮地区梅雨天气出现在6月份,故A错误。华北平原麦收时间在6月份,故B错误。东北地区洪水危害是在夏季,故C错误。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移向南半球,济南昼开始短于夜,故D正确。【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利用风向判断俯视图的半球位置。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 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 1月、西北风 B. 7月、西北风C. 1月、东南风 D

14、. 7月、东南风17. 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受地形的影响 D. 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答案】16. A 17. B【解析】试题分析:【1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说明陆地受热少,气流下沉,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此时为1月份,亚洲东部的M地形成西北风。【17题详解】M地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冬夏季同纬度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中心,从而使M地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考点:季风环流下图是天津市2018年8月某时期的天气状况,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8. 造成天津市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9. 此次天气系统过境后,昼夜温差增大,这主要由于当地 ()A. 受暖气团控制 B. 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C. 大气保温作用弱 D. 受冷气团控制【答案】18. B 19. C【解析】试题分析:【18题详解】因天津此次天气的变化表现为阴转晴,且气温升高,所以可判断为暖锋天气。故选B。【19题详解】因此次天气系统过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