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613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届(高二下期)开学测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改变)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A. 礼乐制度分崩离析B. 学术力图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C. 士人阶层日益崛起D. 儒、墨两家与其他学派斗争激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诸

2、子百家的宗旨是“以其(改变)天下”,即各家学说旨在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故B正确;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分崩离析,但与材料强调各家学说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不符,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日益崛起,但与材料强调各家学说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战国时期各家学说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材料关键信息是“各家都抱着以其(改变)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A. 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B. 社会政治结构变动

3、影响观念变迁C. 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D. 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时期,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说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动,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潮流并不是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排除A项;儒学强化社会秩序,并不是所有学派,故C项错误;性恶论是儒学的内容,儒学在当时并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错误。3.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

4、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A. 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 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 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D. 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人才流动促进了各国的发展,推动了新旧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促进了人才的流动,故A项错误;人才的流动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发展,故B项错误;C项包含在D项之中。4.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A. 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B.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 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D.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答案

5、】D【解析】【详解】汉代学者董仲舒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发展了儒学,唐宋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排除A;材料只是体现中国文化吸纳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无法体现先进性,排除B;材料只是体现中国文化吸纳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排除C。5.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这说明古代帝王们A. 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B. 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C. 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D. 重视农

6、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改正朔”“敬授民时”指的是重视修订历法,即每个改朝换代的帝王即位后要重新修订历法,以顺承天意,这说明古代帝王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故C项正确;A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注重统治合法性的信息,故B项错误。6.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A. 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B. 形成了精密的体系C. 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D. 包含一定的自然观【答案】D【解析】【详解】“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

7、利用它们”说明朱熹的理学家们对于自然有一定理性认识,体现出一定自然观,D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理学把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A错误。B中精密体系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并不是用自然观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C错误。7.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A. 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B. 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 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D. 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答案】C【解析】材料“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

8、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反映的是近代知识分子对王夫之的著作的整理和出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C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主张是否先进,D不正确。点睛: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以转化为“问题意识”,本题可转化为曾国藩等人为什么要重刻、校阅船山遗书?是为了保存和宣扬王夫之的思想,这体现了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8.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 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B. 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C. 形成完整的科学

9、体系D.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从古代科技成果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数学等所占比例比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果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都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故B项正确;图中只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故A项排除;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9.唐长孺先生在读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据此可知A. 文学作品可以直接

10、说明历史问题B. 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印证C. 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D. 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答案】C【解析】东晋时期豪强势力强大,与政府矛盾尖锐;东晋时期的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更大。因此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的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故答案为C项。A项“直接说明”说法错误,作为文学作品,可以有虚构的成分,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的二手史料,排除D项。10.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

11、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D.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昆曲不适应人们的文化需求,所以清中叶以后日趋衰落,故D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花”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雅”是指昆曲。昆曲日趋衰落的原因是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地吸引着观众;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11.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

12、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A. 思想学术走向没落B. 诡辩亦为社会需要C. 智、诡界限逐渐消失D. 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哲学演变发展,不能说明思想学术走向没落,排除A;诡辩的出现是由于当时古希腊教育重心的转移,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智、诡界限,排除C;材料“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说明智者以个人的价值标准和观点来进行哲学思辨,体现了个人主义,故选D。12.文艺复兴并不是对

13、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A. 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B. 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C. 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D. 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反对禁欲主义.提供人的追求与享受,故选C项;文艺复兴只把矛头指向了封神神学,未牵涉到政治层面,也未批判否定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古希腊的对比,排除B项;文艺复兴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排除D项。13.“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也不在宗教与文

14、艺复兴之间,而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之间。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由此可见,“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在于A. 人性解放B. 道德提升C. 信仰重建D. 理性启蒙【答案】D【解析】“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说明近代思想开始启蒙源于启蒙运动,D正确;A属于文艺复兴;B和C不符合启蒙运动时期心灵的震撼,排除。14.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A. 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 恢复了被

15、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 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答案】D【解析】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D正确;古希腊时期已经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A错误;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B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错误。故选D。15.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促使当时欧洲A. 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B. 公民生存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 政治生活缺乏思想理论基础D. 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可以看出,这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和应用,使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