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47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正定中学2018届高三联考理综-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模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建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可比较两者的区别B.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揭示遗传物质传递规律C. 建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型揭示其种群的年龄组成D.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模型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1、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2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3举例:挂图、细胞结构模式图和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坐标曲线、公式(Nt=N0t)都是数学模型。【详解】可通过建

2、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对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A正确;通过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可总结并揭示染色体上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B正确;建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型可揭示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但不能揭示其年龄组成,C错误;可用生态缸模拟生态系统,并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模型来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D正确。故选C。2.科研人员设计了一段DNA序列并导入人体细胞,该序列仅与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可“命令”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过程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该过程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C. 基因表达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

3、体的加工及运输D. 效应T细胞杀死癌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针对癌细胞的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根据“科研人员设计了一段DNA序列并导入人体细胞,该序列仅与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可“命令”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说明癌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不是自身利用,即该基因表达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及运输。【详解】该序列仅与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针对癌细胞发挥作用的免疫过程为细胞免疫,B错误;癌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产物可“命令”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说明

4、不是癌细胞自身利用,故该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及运输,C正确;效应T细胞杀死癌细胞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故选B。3.次黄嘌呤核苷酸是人体细胞合成腺嘌呤核苷酸等的底物。巯嘌呤片是一种抑癌药物,可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腺嘌呤核苷酸,同时抑制辅酶I的合成(辅酶I与H+结合形成 H)。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A. 巯嘌呤片能抑制肿瘤细胞中ATP的合成B. 巯嘌呤片可以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C. 巯嘌呤片会抑制癌细胞的有氧、无氧呼吸D. 巯嘌呤片会降低肿瘤细胞中辅酶I的活性【答案】D【解析】【分析】腺嘌呤核苷酸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5、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和ATP的原料,而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原料,辅酶I与H+结合形成的H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详解】由题意“巯嘌呤片可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腺嘌呤核苷酸,同时抑制辅酶I的合成(辅酶I与H+结合形成H)”以及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巯嘌呤片能抑制肿瘤细胞中合成ATP以及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的形成,故巯嘌呤片能抑制肿瘤细胞中ATP的合成和DNA的复制,A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有H的形成过程,而巯嘌呤片能抑制辅酶I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呼吸过程H的合成,故巯嘌呤片会抑制癌细胞的有氧、无氧呼吸过程,C正确;由题意可知,巯嘌呤片会抑制肿瘤

6、细胞中辅酶I的合成,而不是降低肿瘤细胞中辅酶I的活性,D错误。故选D。4.在缺水环境中使用细胞分裂素可增加棉花产量。为探究缺水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组和 8 组为对照组,其它为实验组B. 相同处理时期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产量有抑制作用C.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均具有两重性D. 缺水环境棉花植株内细胞分裂素为 1 单位时产量最高【答案】A【解析】【分析】本实验为探究缺水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故缺水条件下不同细胞分裂素处理为实验自变量,其中第8组为供水充足,作为该实验的空白对照组,第一组为缺水条件下的对照组,由表格数据可知,

7、相同处理时期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增加促进减弱。【详解】本实验为探究缺水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第1组为干旱环境下自然生长组,第8组为供水充足的条件下的自然生长组,其它组为干旱条件下在不同时期添加不同单位的细胞分裂素,故1组和8组为对照组,其它为实验组,A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生长早期和生长中期时,均是随着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增加产量降低,但和第一组比,产量均有所增加,即相同处理时期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产量促进作用越弱,B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越大,对产量的促进作用越弱,但没有体现抑制生长的作用,故不能体现两重性,C错误

8、;由表格信息可知,缺水环境时棉花处于生长早期时且植株内细胞分裂素为1单位时产量最高,D错误。故选A。5.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人体产生的蛋白A对该病毒有免疫能力。在进化的过程中HIV产生了抗蛋白A的变异。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A3G蛋白具有抑制HIV增殖的能力,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A决定HIV病毒个体的进化方向,但不决定其变异的方向B. A3G双聚体蛋白阻止逆转录酶移动,使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受阻C. 流程1中HIV病毒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不影响该病毒正常的增殖D. 流程2中以宿主细胞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双链RNA片段【答案】B【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

9、A3G单体蛋白在扫描过程中经过流程1会形成A3G双聚体蛋白, 根据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知流程2为逆转录过程,图中A3G双聚体蛋白可阻止逆转录酶的移动,从而使病毒遗传物质的增殖受阻。【详解】根据“人体产生的蛋白A对该病毒有免疫能力,在进化的过程中HIV产生了抗蛋白A的变异,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A3G蛋白具有抑制HIV增殖的能力”等信息可说明蛋白A只是对HIV病毒个体的生存进行选择的条件之一,故不能决定该病毒进化的方向,A错误;由图可知:A3G双聚体蛋白阻止逆转录酶移动,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进行正常的逆转录,该病毒的复制受阻,B正确;依据图中注释可知流程1中A3G单体蛋白在扫描过程中

10、会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由B项分析可知,该变异会影响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进而影响病毒的增殖过程,C错误;流程2是逆转录过程,应以宿主细胞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单链DNA片段,D错误。故选B。6.1株一年生、自花授粉、椭圆形叶子的杂种植物,其叶形由1对基因(A、a)控制。经观察发现第2年、第3年、第4年椭圆形叶植株:掌形叶植株比均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掌形叶植株可能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B. 椭圆形叶植株产生含A或含a的雄配子的比例是1:1C. 植株的性状不都是由其染色体上的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 2: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该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1株

11、一年生、自花授粉、椭圆形叶子的杂种植物Aa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其第2代、第3代、第4代中椭圆形叶和掌形叶植株的比例均为2:1”可推测子代中纯合子AA致死,且aa不能产生可育配子,即aa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这样每一代只有Aa自交产生后代,而且子代AA纯合致死,才导致每代只剩下Aa和aa两种类型,比例为2:1。【详解】据题干可知:叶形由1对基因(A、a)控制,亲本为椭圆形的杂种植株,说明椭圆形叶为显性,掌形叶为隐性。则椭圆形基因型应为A,掌形叶基因型为aa。由分析内容可知,若掌形叶植株aa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从而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且AA纯合致死,这样可使Aa经过自花传粉,在第2年、第3年、第

12、4年椭圆形叶植株(Aa):掌形叶植株(aa)比均为21,A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椭圆形叶植株产生含A与含a的雄配子的比例是1:1,含A与含a的雌配子的比例也是1:1,B正确;生物体的性状是由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和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以及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的,所以植株的性状不都是由其染色体上的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C正确;由于椭圆形叶和掌形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D。7.已知玉米黑粉菌感染玉米叶片使其产量下降。为探究黑粉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得到如下数据:注:NADIA 苹果酸酶是玉米利用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酶,气孔导度越

13、大反应叶片从外界吸收的CO2越多。(1)由表中数据可知,玉米黑粉菌是通过抑制_的活性和减少进入叶肉细胞_,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阶段来降低玉米产量。(2)与正常叶片相比,当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感染叶片所需的CO2浓度_(“增加”“减低”“不变”),原因是_。(3)为减小黑粉菌对玉米产量下降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_。【答案】 (1). NADIA苹果酸酶 (2). CO2浓度 (3). 暗反应 (4). 增加 (5). 感染黑粉菌的玉米叶片(感染叶片)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下降(抑制NADIA苹果酸酶的活性和减小气孔导度) (6).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或选用抗病的玉米【解析】【分析】由表

14、格信息可知,黑粉菌感染玉米叶片后可使NADIA苹果酸酶活性急剧降低,而NADIA苹果酸酶是玉米利用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又根据黑粉菌感染的玉米叶 片气孔导度比正常叶片变小,而叶绿素含量与正常叶片基本相同,可知黑粉菌感染玉米叶片后可使玉米叶片气孔导度降低,叶片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减少,而NADIA苹果酸酶活性降低又使得叶片不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详解】(1)由表中数据以及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玉米黑粉菌是通过抑制NADIA苹果酸酶的活性和抑制气孔导度从而减少进入叶肉细胞CO2浓度,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来降低玉米产量。(2)由于感染黑粉菌的玉米叶片利用低浓度C

15、O2的能力下降了,所以与正常叶片相比,当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感染叶片需要的CO2浓度增加。(3)为减小黑粉菌对玉米产量下降的影响,可采取农药防治的方法减少黑粉菌的感染或选用抗病的玉米来减少玉米产量的降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正确解读题干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型糖尿病是病人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 B 细胞而引起,若不能及时治疗,胰岛 B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导致不能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型糖尿病属于_病。(2)研究发现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源(C19-A3)后,患者免疫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探究该免疫系统变化能否降低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量,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第一步:筛选多名_被随机分为3组(n代表人数):高频组:n=9,每2周注射10毫克 C19-A3(溶解在50mL生理盐水中);低频组:n=10,每4周注射_;对照组:n=8,每2周注射_。第二步:_,并绘制曲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