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33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A. 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B. 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C. 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灵崇拜D. 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的崇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春秋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结合所学宗法制可知,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显著的宗法性、道德性,这说明西

2、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本身正确,但不能说明商周祭祖动机的变化本质,排除。西周的祖先崇拜是发展了商代的神灵崇拜,故C项 “已经取代了”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周祭祖动机的不同,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予、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 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 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C. 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D. 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答案】B【解析】“属于公室

3、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是因为公室告案件危害社会秩序;而“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是为了维护父系家长在家庭内的权威地位。因此秦律关于二者的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时期法治思想还没有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不是秦律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排除。点睛:“公室告”,是指控告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杀人、伤害等行为的案件。凡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必须受理,不得拒接。而“非公室告”是指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或家长刑杀子女奴妾等行为的案件。凡属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不予受理;如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有罪。秦律作出这

4、样的区分,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3.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C.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D.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答案】C【解析】董仲舒在进言的前半部分主要称赞了汉武帝的德行与功绩,后半部分是谏言的主要目的。从材料中“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皇帝虽然“行高而恩厚,知明而

5、意美,爱民而好士”,但是天地没有感应,美好的祥瑞没有到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汉武帝并没有把这种德行推广到百姓身上,所以给汉武帝的建议是用伦理道德教化民众,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本题前半部分说的是伦理道德的内容,以此类推后面董仲舒的建议应该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故排除A、D选项。材料中说天地并没有因皇帝的德政而感应,因此后面董仲舒要论述的是为什么没有感应,也就是如何“感应”的行动,而不是论证感应的合理性,所以排除B选项。点睛:回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这段文言材料,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出发,如本题中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这是对人的赞誉,所以前半部分内容是对君主的褒扬。从“天地未应而美

6、祥莫至者”可以看出是一种转折,引起后文君主所做的不足之处,以此引发进言。把握住这个顺序很容易找出进言的内容。4.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答案】C【解析】材料“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说明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

7、内容,但是无法体现出“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因此,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D项说法错误,错在“可以还原真相”。5.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中国唐代的

8、科举制的两种生源:生徒和乡贡。这两种生源代表了国家教育和私立教育,他们能够参加科举说明了政府对他们的认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说法错误,这是关陇门阀依旧把持着选官用官的主动性;D选项说法错误,科举制有利于选官的公平。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关陇集团是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当时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武川镇就是其中之一)。这批军事贵族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

9、,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史学界对它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叫做关陇贵族集团。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国,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将军。6.“(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B.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C. 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D. 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

10、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易错警示】本题考查宋代集权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材料阅读归纳能力。学生容易错选AC,关键在于材料信息的提取。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

11、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7.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A. 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 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 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 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是说治国之道的根本在于君王的德行,君心正则天下安,故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C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而不是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封建等级秩序,而是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吸收了道家的治国

12、思想,而是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项错误。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A. 鼓励发展私欲B. 突出个性自由C. 主张实行分封D. 反对理学禁欲【答案】D【解析】顾炎武论证了人的私欲产生的合理性和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形成天下之公的努力,是对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否定,D项符合题意;“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是举例说明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做法的合理性,并非是鼓励发展私欲和实行分封制

13、,排除A、C两项;材料论述的是对公私关系的处理,不涉及个性自由的问题,排除B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9.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 不利于德

14、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雍正年间制定的“冲繁疲难”制度不仅打破了天下州县官尽由吏部选用的权力格局,而且更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官员的选用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的变化,故AB项排除。10.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 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B

15、. 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C. 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D. 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主要说明天文对于时令变化,“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说明对于宇宙讨论很少,体现出古代科学的实用性,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天文学,没有算学,故A错误;迷信色彩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儒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11.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根据材料可知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历史解释能力,与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大趋势的史实有所不同,必须紧扣材料作答。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由“无法解脱的困境”可知正确;C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的主旨。12.下表为清末民初上海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由此可知,当时上海的知识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