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国庆周练6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945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国庆周练6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国庆周练6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国庆周练6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国庆周练6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国庆周练6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国庆周练6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国庆周练6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练习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A. 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 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可知,反映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遭到破坏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

2、分封制,形成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关系,到西周后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削弱,诸侯势力的增强,,这种关系遭到破坏,A项正确。B项“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的说法错误,排除。CD项“不可能出现”的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的分析,结合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凤。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附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这一变化A. 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B. 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C

3、. 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D. 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相权较大,皇权为了制衡相权选择外戚辅佐。而到明代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皇权极大的加强,不需要外戚制衡丞相。另外外戚反而成为加强皇权的障碍,因此要选寒微之家。由此可知A选项正确,正是皇权强化的表现;B项绝对化,外戚权力受抑制并不代表淡出政治舞台,错误。丞相制度废除与外戚淡出都是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错误。这种选法并不能杜绝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只要有权力存在,就不可避免。所以D项错误。点睛: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但是从演变趋势来看君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3

4、.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A. 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 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答案】B【解析】材料“灯箱广告”说明夜间可以从事商业贸易,在此之前城中的贸易时间和地点收到严格的限制,说明此时贸易时间限制被打破,故B项正确。家庭手工业主要纺织业等,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商业竞争不是材料体现主要信息,故C项错误;广泛使用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点睛:材

5、料“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4.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 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

6、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A. 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B. 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C.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D. 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利权的丧失是由于战争的失败签署了不平等条约而非政府管理不善,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

7、信息,并未提及列强压制民族工业,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外商人勾结,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商人利用外国庇护规避国内不合理的秩序,故体现出民族企业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故D选项正确。6.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了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 清末革命得到舆论支持B. 清末时民权意识逐渐觉醒C. 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D. 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

8、人权尽为侵削”,说明社会舆论对清政府捕杀革命志士秋瑾强烈不满,认为清王朝没有按照法律处理,侵犯了人权,体现出清末民权意识逐渐觉醒。故答案为B项。材料不能体现舆论界支持革命,排除A项;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不能说是徇私,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7.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或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 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婚礼铁路”“蜜月旅

9、行”,说明新式交通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故选B,排除A。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是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显然不是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近代中国交通被西方控制,因此无法得出殖民地特征,排除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名师点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

10、共和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到:“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A.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B. 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C.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D.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答案】A【解析】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农民分到土地,大力支持新生政权,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土地改革无关;C项错误,新生的政权性

11、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不是社会主义性质;D项不选,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经济领域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就。【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和限制词“政治上的成就”。9.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说明A. 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B. 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C. 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D. 罗马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来看,是因为皇帝和

12、人民之间的契约使得决定有法律效力。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君权民授”,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意志”的法律效力,排除D项。10.1517世纪,欧洲水轮、风车的制造和控制、使用,冶金、纺织、玻璃和眼镜制造、钟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这些行业较快发展的主要作用是A. 推动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进程B. 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C. 成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D. 为近代代议制确立创造政治环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意在强调这些行业技术的革新在客观上也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新,

13、不能起到推动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是中国的指南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行业较快发展和近代代议制确立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很多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必然为科技的创新提供技术条件。11.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播种及收获期、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督集体农庄。这些措施A. 加速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 为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推行C. 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D. 推动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答案】B

14、【解析】材料中显示,苏联的生产开始指标化。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这个时期苏联正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一切经济活动都为国家工业化服务,所以农业生产的指标化是为了保障工业化战略的推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期不是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单单从农业生产指标化无法看出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D选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片面为工业化服务导致了农业的落后。点睛:回答本题需要学生学会联系历史背景来分析。一道题目给出的内容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结合材料的信息,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本题涉及的是1933年的苏联,因此我们要联系所学过的1933年苏联的状况分析,由此便容易找出各个干扰选项的问

15、题所在,并逐个排除。12.在亚洲各国人民成功地采纳西方的科学技术时,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这反映出A. 多极化趋势下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B.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D. 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答案】A【解析】由材料“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可得出在多极化趋势下,人们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故B项排除;据题干“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可知,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故C项排除;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与题意不符,故D项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