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671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商业发展历程 1.商朝: 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2.周朝:实行“ ”政策。 3.春秋战国: 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4.秦汉魏晋:商业发展比较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5.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 和飞钱相继问世。,职业商人,工商食官,官府,柜坊,6.宋元 (1)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市镇兴起。 (2)

2、元代:广泛流通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 (1)商业繁荣,大量 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3)区域间 贸易发展较快, 在流通中广泛使用。 (4)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6)劳动力成为商品。 (7)钱庄兴起。,交子,纸币,农副产品,长途贩运,白银,商帮,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民居,市令,坊,市,经营时间,专业性市场,直接监管,2.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 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 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

3、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地、海上两条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 专门管理外贸。,大运河,丝绸之路,市舶使,(3)两宋: 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政府只开 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 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海外贸易,广州,十三行,朝贡贸易,重理解,1.

4、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1)变化规律 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 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 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还出现纸币。 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域组织即商帮。 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2)影响 经济:刺激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工商业发展,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社会

5、阶层:新兴的市民阶层崛起(商人、百工和城市平民为主体)。 风俗文化:市民的生活发生变化,通俗文化兴起,重农抑商观念的转变,传统义利观的变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 (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 3.宋代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的原因 (1)宋代是实现对外贸易重心转移的时期。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都被西夏、吐蕃所阻隔,无复汉唐盛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在东南

6、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海上贸易的重心地位日益巩固。 (2)宋代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宋代以前,从事中外贸易的主力军是波斯和阿拉伯商人。进入宋代,中国不仅在商品结构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而且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3)宋代是贸易制度和航海技术创新的时期。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并为后代所继承。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不少创新,为航海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4)宋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基本范围,直至明代,中国商人的贸易范围仍然在这一范围内。 4.明清时期

7、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分类及影响 (1)特点 “夹河而市”是江南市镇的共同特点。内河行船是江南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因此绝大多数市镇都是在河道畅通的地方。 市镇大多分布在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和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的联系。,出现了一些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 有的市镇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种行业著称;有的是农村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等。如吴江的屯村市是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这些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的形式,反映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

8、大,也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标志。 工商业巨镇的出现,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特点。如苏州的盛泽,湖州的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众多江南市镇的交易都有日市、早市、晚市和夜市之分,样式繁多。 (2)分类:明清时期大量涌现的市镇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手工业市镇、商业市镇、交通市镇。,(3)影响 市镇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生联系的媒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市镇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都市化进程;市镇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产生冲击。封建社会后期市镇的发展应该说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基

9、础上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市镇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商品生产和商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5.明清时期钱庄的兴起 (1)明清之际,钱铺业发展出了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钱庄。 (2)钱庄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尤以开埠通商以后的上海为盛。钱庄的庄票,实际上就具有了货币的性质。,6.明清时期工商业者受到的封建束缚 (1)苛税差役沉重,人身自由受到控制。 (2)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一直受到专制政府的歧视。 (3)工商业者行会一般需要得到官府批准才能成立。 (4)绝大多数工商业者没有政治地位,也没有自由发展、自主经营的权利,受官府的严密控制。 (5)城市是专制集权统治的政治堡垒,政权始终在封建

10、政府的牢牢控制之下。,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传统经济的新异变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材料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本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

11、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 据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 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解析】根据材料中“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可知其变迁为农业经营重点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根据材料,结合这一变迁的原因及历史影响进行评述。 【参考答案】变迁:农业经营重点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 评述:封建政府调整封建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农业生产商品

12、化程度提高,为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不可能促进社会的深刻变革。,【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迁。,深化拓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基础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1)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结构性变异 商品性农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引起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异。如16世纪开始推行的以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押租制和永佃制,不仅使佃农有完备的经营自由,并可出卖田地,导致经营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异促使新的农业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出现,自由雇佣

13、出现,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2)手工业的历史性变革与发展 如官营手工业向商品化和民营化转变;新兴手工业勃然兴起并占据生产主导地位;形成苏杭丝织业、松江棉纺织业、芜湖浆染业、佛山矿冶业、景德镇制瓷业等著名手工业中心;民营手工业的新发展有力推动了商业繁荣、市场扩展进程;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最初阶段的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或包买商。这些在江南集中体现为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3)赋役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 明中后期不仅开始赋役货币化和货币以银为本位,而且白银流通量和储存量剧增,货币权力空前增大;从事货币兑换、汇兑和保存的货币经营业应运而生;信用借贷需求旺盛,不仅生息资本剧增,借贷利率下降趋

14、势出现,而且农业生产性借贷增多、生息资本与商业资本结合、部分生息资本向手工业资本转移;赋役、财政白银化导致隆庆开放海禁后大量白银内流,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4)地域性商帮、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以徽商、晋商等商帮为代表的大商人资本兴起,市场活跃,如商品种类增多,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人势力空前壮大与社会地位提高;商人进行跨区域的大规模长途贩运和从事进出口的国际贸易;一些商帮实施自由雇佣制、合伙制、伙计制等新的经营方式和劳资关系;部分商人将商业资本转向产业资本,经营手工业或商品性农业。 (5)资本主义萌芽与早期市场化进程开启 苏杭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和铸造业、浙江崇德的榨油业以及江西铅山的造纸业

15、中已有10人以上的工场手工业出现。以往延续下来的城市、市镇与集市,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工商业繁荣程度都超过了前代,工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功能明显上升;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表明江南早期市镇化进程已开启。,2.社会风气的变化 (1)轻本重末和弃学经商风气的形成 以徽州府而论,弃农经商的风气自正德末、嘉靖初年开始形成,至万历年间进而出现了“轻本重末”“以贾代耕”的局面。在社会下层舍本逐末的同时,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弃儒业贾和弃学经商。 (2)价值取向变化 如一些文人喊出“治生尤切于读书”的口号,将读书、治生相结合,追求名利双收的人生。 (3)重商思潮出现 如王阳明提出“四民同道而

16、异业”的“新四民论”,李梦阳提出“士商各守其业,异术而同心”的理论,李贽论证重利求财是人的本性,张居正提出“厚商”“资商”主张,最后到黄宗羲那里便形成了“工商皆本”的思想。,(4)思想观念的变化 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解放。如16世纪阳明心学思潮与反传统思潮兴起,17世纪实学思潮与早期启蒙思潮兴起。在充分肯定自我与人的欲望的前提下,伦理观、财富观、权威观与政治观都在发生变化,呈现着近代人文主义色彩。 (5)文学艺术的变化 以小说、戏曲和市井民歌为主要形式的反映城镇商业手工业繁荣,反映市民阶层和广大民众、下层知识阶层生活及思想情绪、审美观念的市民通俗文学构成了明后期文学艺术的主要特色。徐渭、李贽、汤显祖、袁宏道与冯梦龙等文学巨匠提出了具有近代人文启蒙性质的文学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