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70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主题线索】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救亡图存,不断探求独立、富强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主要表现】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学器物。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基本未实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秉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发起洋务运动。,学制度。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

2、戌变法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起辛亥革命。,学思想。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胜利返回,表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

3、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后大放异彩,科学研究与文艺事业迎来春天。,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点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点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1.开眼看世界 (1)背景: 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和中国与西方世界联系扩大。,鸦片战争,(2)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3)代表人物 林则徐:设立译馆、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 。 魏源:编写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4)影响: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四洲志,海国图志,2.体用之争

4、(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表现 洋务派倡行“ ”,主张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科技“自强”“求富”。 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评价 积极性: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 环境。 局限性:争论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民族工业,3.维新思潮 (1)背景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经济、阶级基础: 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政治基础: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 (2)代表人物及思想特点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 梁

5、启超:宣传 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特别强调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著有变法通议。 谭嗣同: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倡导男女平等,著有仁学。,孔子改制考,民权,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用 阐明变法维新的必要性,编译天演论。,(3)论战 派别: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 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 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 影响: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进化论,君主立宪,二、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 (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

6、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政治: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袁世凯复辟帝制。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袁世凯掀起 逆流。 2.概况 (1)主要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李大钊、鲁迅等。 (3)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宣扬民主与科学 思想。,尊孔复古,青年杂志,(4)运动中心:蔡元培以“ ”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5)阵营:形成以 杂志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兼容并包,新青年,3.内容,民主科学,平民教育,4.实质:新文化运动是 在

7、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辛亥革命,5.影响 (1)积极性 推动了文化的平民化,平民教育兴起。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沉重打击了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成为民主主义的 和文化革新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 的发生。 (2)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倾向;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专制主义,思想启蒙,五四运动,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受俄国 胜利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2.表现 (1)1918年 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2)新

8、文化运动中后期毛泽东等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 3.意义:成为建立 和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十月革命,李大钊,中国共产党,重理解,1.洋务派只布新不除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洋务运动的领导者自己不要彻底,他们都出身于旧社会,受的是旧教育。他们不能完全了解西洋文化,却能毅然决然推行新事业,这已经很了不起。但他们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及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无须学西洋的。,(2)时代不容许他们“除旧布新”,旧制度和旧观念是主要的障碍。洋务派的那种不彻底的改革已遭到一般人的反对,若再进一步,阻力会更大。从当时对铁路、对科学的争论,以及郭嵩焘的命运可以清楚地看到,守旧

9、的士大夫阶层极力阻挠洋务运动。严格来说,民众的迷信也是中国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巨大阻碍之一。,2.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 (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3.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 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旗号,开展思想启蒙运动,所以前期仍然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可以说是对辛亥革命的补充;但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

10、在中国传播,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开始显现。因此,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失败的终点,也是中国人学习俄国的起点,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突出特点。,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和阶段 (1)特征 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再到学文化层面。,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 从学习背景看: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入。 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2)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属于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其中维新派主张君主

11、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 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 学习西方的深入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 材料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郭嵩焘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他的呼吁没

12、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解析】 第一小问需要对比郭嵩焘的主张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材料“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反映了郭嵩焘与洋务派不同的是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认为这才是西方的“本”。第二小问可从材料“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看出:李鸿章出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

13、事技术。,【参考答案】突破: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 原因: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深化拓展,中体西用内涵的演变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 “中学”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中体西用”论的持有者既看到了清王朝变的一面,同时也坚持清王朝的不变一面。他们认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及文教举措才能更好地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晚清社会变革中的“中体西用” (1)“维新变法”: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提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中体西用”作为维新变法的政治思想

14、和文化政策颁示天下。,(2)清末新政:新政改革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是清统治阶级的成员,他们的地位、思想、目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超出“中体西用”的界限,这时期的“西用”已经深化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体西用”中的“西用”更加深入。,3.民国时期的“中体西用” 民国建立后,关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建构,人们依然沿袭着“中体西用”的模式。比如,袁世凯在任民国大总统期间,谈到“体用”关系时说:“立宪国重法律,共和国重道德。故道德为体,而法律为用”。袁世凯之后,其继承者也念念不忘“中体西用”,并将其视为统治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武器。孙传芳主张“中学为精神,西学为辅助”;吴佩孚认为,治国者应该以“内圣为体,

15、外王为用”,军人应该以“忠孝为体,顺逆为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其立国根本与精神支柱也没有脱离“中体西用”。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先后发起了旨在提升民族精神的新生活运动与增强国家实力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蒋介石指出,前者是体,后者是用。,注: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不是僵化不变的,其内容也是随时代而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中体”越来越宽松,“西用”则是由西学的表层的科学技术深化到西方的制度再深化到西方的思想文化。其趋势是一个“中体”消退、衰弱,“西用”不断上升、深化的过程。,主题二 回归原典,托古改制康有为对儒学的态度 材料 这场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18581927)和梁启超(18731929),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追求的并不是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维新派变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第一小问“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体现维新派宣传手段上托古改制,“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体现维新派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以救亡图存。第二小问是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要根据时代背景分析。,【参考答案】 特点:托古改制,发展资本主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