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089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十三) 化学综合实验1硫化钠主要用于皮革、毛纺、高档纸张、染料等行业。生产硫化钠大多采用无水芒硝(Na2SO4)炭粉还原法,其流程示意图如下:(1)上述流程中采用稀NaOH溶液比用热水更好,理由是_。(2)同学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认为上述流程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CO2、SO2,他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必要的装置设计简易的实验方案验证他的假设(加热装置省略)。选择装置连接导管接口,其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为_。能证明有CO2气体的现象为_。正确连接装置并反应一段时间后,用集气瓶能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确认气体中含有CO的另一种方法是_。(3)同学乙认为“煅烧”后的

2、固体中可能含有Na2SO3。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中是否还有剩余的无水芒硝,需要的试剂是_。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3,完成实验报告。供选择试剂有:酚酞溶液、硝酸、稀盐酸、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取少量制得的硫化钠晶体溶于水,过滤得到滤液除去炭粉等难溶性的杂质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_(4)实验测得硫酸钠与焦炭的反应产物由温度、反应物的质量比决定。如果反应产物为两种盐,两种气体产物体积比为13,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1)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在热水中水解程度加快,而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被抑制。(2)制备气体(A)、检验S

3、O2(E)、除去SO2并确定SO2被除尽(B)、检验CO2(D)、除去CO2并收集CO(C),连接装置时,洗气瓶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故装置连接顺序为aghcbefd。因为SO2、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必须强调装置B中溶液颜色不褪色,说明SO2被除尽。检验CO用点燃、氧化等方法都可以。(3)检验反应后固体中是否还有剩余的硫酸钠时,加入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亚硫酸钠,用氯化钡检验硫酸根离子,故所用试剂是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2S2SO6H=3S3H2O,如果硫化钠中含有亚硫酸钠,则除去炭粉等难溶性的杂质后,加入足量稀盐酸会产生淡黄色固体。(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硫酸钠与焦炭反应生

4、成硫化钠、亚硫酸钠、CO、CO2。若CO、CO2的体积比为13,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不符合题意,舍去;若CO、CO2的体积比为31,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2,符合题意。则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O44CNa2SNa2SO33COCO2。答案:(1)热水会促进Na2S水解,而稀NaOH溶液能抑制Na2S水解(2)aghcbefd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颜色不褪色,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出水槽中导气管,导出的气体能点燃(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含有亚硫酸钠,反之则不含亚硫酸钠(4)2Na2SO44CNa2SNa2SO33CO

5、CO22(2018南京三模)某实验小组采用刻蚀废液(主要含CuCl2、FeCl3、FeCl2、HCl)制取Cu和Cu2Cl2,实验流程如下:已知:Cu2Cl2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受潮后在空气中易被迅速氧化。(1)“预处理”时,需用Na2CO3调节溶液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其原因是_。(2)“还原”需在80 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3)“还原”中,Cu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搅拌”时加入NaCl粉末的作用是_。(5)“过滤”得到的Cu2Cl2需用无水乙醇洗涤,并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 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于70 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6)请设计从“过滤”所

6、得滤渣中获取Cu的实验方案:_(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硫酸、稀硝酸、蒸馏水)。现欲测定途径a、b回收铜元素的回收率比,请补充实验方案:_,分别按途径a、b制取Cu和Cu2Cl2,测得Cu的质量m1 g,Cu2Cl2的质量为m2 g,则途径a、b铜元素的回收率比为_。解析:利用刻蚀废液(主要含CuCl2、FeCl3、FeCl2、HCl)制取Cu和Cu2Cl2,分析实验流程可知:(1)“预处理”时,需用Na2CO3调节溶液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防止Cu2形成沉淀。(2)“还原”需在80 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3)“还原”中,Cu2被SO还原为Cu,SO则被氧化为SO,根据氧化还原

7、反应的配平原则,得到Cu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2ClH2O=Cu2Cl2SO2H。(4)Cu2Cl2微溶于水,“搅拌”时加入NaCl粉末,增大Cl浓度,有利于Cu2Cl2析出(沉淀)。(5)根据题中信息,Cu2Cl2难溶于乙醇,受潮后在空气中易被迅速氧化,用无水乙醇洗涤,减少洗涤时溶解损耗,于70 真空干燥,目的是加快乙醇和水的挥发,防止Cu2Cl2被空气氧化。(6)滤渣中主要是生成的Cu和过量的Fe,要获取Cu,必须除去Fe。现欲测定途径a、b回收铜元素的回收率比,需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预处理后的水样,这样两份废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分别按途径a、b制取Cu和Cu2Cl2,测得Cu

8、的质量m1 g,Cu2Cl2的质量为m2 g,途径a铜元素的回收率为100%,途径b铜元素的回收率为100%,则途径a、b铜元素的回收率比为。答案:(1)防止Cu2形成沉淀(2)水浴加热(3)2Cu2SO2ClH2O=Cu2Cl2SO2H(4)Cu2Cl2微溶于水,增大Cl浓度,有利于Cu2Cl2析出(沉淀)(5)加快乙醇和水的挥发,防止Cu2Cl2被空气氧化(6)将稀硫酸加到滤渣中,搅拌,充分反应至无气体产生为止,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23次,低温烘干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预处理后的水样3(2018百校大联考)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下两种方法制取氮气。已知:活性炭可用于吸附水中的絮状沉淀。(1)方法一所发

9、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检验方法一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是否含有NH的实验方法是_。(3)方法二被冰水冷却的U形管中所得物质是_,用冰水冷却的目的是_。(4)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_。(5)方法一和方法二中均需用到NH4Cl,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工业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的FeCl2,可通过如下实验来提纯:将工业NH4Cl固体溶于水,_,调节溶液的pH为45,向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将溶液加热浓缩,_获得纯净的NH4Cl固体。(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有:双氧水、KMnO4溶液)解析:(1)方法一中氯化铵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

10、lNaNO2NaClN22H2O;(2)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借助于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3)方法二中生成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后,干燥的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被冰水冷却的U形管中所得物质是氨水,用冰水冷却可以将未反应的氨气冷却,加大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4)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装置及操作简单、所得氮气纯净、原料的利用率高;(5)工业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的FeCl2,提纯时,需要将氯化亚铁首先氧化为氯化铁,为了不引入杂质,可以选用双氧水,然后调节pH,使铁离子转化为Fe(OH)3沉淀,将溶液加热浓缩,由于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需

11、要趁热过滤,然后冷却到0 结晶,过滤,低温干燥即可。答案:(1)NH4ClNaNO2NaClN22H2O(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反应后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含有NH,若试纸不变蓝,则溶液中不含有NH(3)氨水将未反应的氨气冷却,加大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4)装置及操作简单、所得氮气纯净、原料的利用率高(5)加入足量的双氧水趁热过滤,将溶液冷却到0 ,过滤,低温干燥4(2017南京、淮安三模)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以初级铜矿粉(主要含Cu2S及少量Fe2O3、FeO等)为原料制备活性CuCl。实验过程如下:(1)“酸

12、浸”中,加入稀硫酸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2)已知: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Cu(NH3)42溶液。“分解”实验条件及现象如下表所示。温度/压强/kPa时间/min残液颜色A110101.360浅蓝色B10074.640很浅C9060.030无色透明则“分解”实验条件应选_(填字母)。“分解”生成的NH3可以回收利用。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来收集NH3,当集气瓶收集满NH3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3)CuCl易氧化,Ksp(CuCl)1.2106。“合成”中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为_;请补充从“合成”所得混合物中得到CuCl的实验操作步骤:过滤、洗涤、_。(4)请补充“除杂”步骤中分别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