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8)国民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863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8)国民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8)国民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8)国民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8)国民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8)国民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8)国民阅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8)国民阅读 word版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民阅读1、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

2、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

3、民比例(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

4、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附图:材料二: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 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三: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 人们不是不阅读, 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 手机、 互

5、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 ,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年4月25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B.材料一表明中国人主要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和网络浅阅读的现象,并不是很严重。C.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6、,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是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有限。D.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B.相对而言,中华读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C.对于同一阅读现象,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屏奴网络阅读等用词的区别,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倾向。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

7、。E.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3.有媒体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认为电子工具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必纠结于阅读的载体,读书才是最重要的。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答案:1.A; 2.AD; 3.根本分歧是网络阅读是否仅仅是浅阅读,而习惯了浅阅读的人们能不能领略经典著作的深刻之美。看法(观点):既要有浅阅读,也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浅阅读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们把

8、读书当紫一种休闲方式或者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是提高个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两种读书方式兼用。解析:1.并非都认为“造成了危机”B。不构成因果关系D材料二没有暗示情况可能越来越好。2.A材料三不是在“世界读书日”发布新闻的B“显得不够专业”太武断C应该是“立场倾向”而非利益倾向,材料一就很客观E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不全面,材料二与三就很相似。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材料一: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2006年,原

9、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微信“朋友圈”中的读书人多了,报刊媒体上倡导全民阅读的声音响了,各种荐书书目看不过来了,众多民间图书馆、绘本馆、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二: 2017年4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

10、读接触率注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摘编自2017年4月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注接触率:一个人或家庭在一特定时间内接触某一媒体的次数。材料三: 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全民阅读报告”。从阅读报告整体来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电子书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读者接受,而年轻一代更成为了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

11、各年龄段,纸、电“一起读”成为主流。同时,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特行为。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火诗词类图书。(摘编自2017年4月techweb)材料四: 古有鱼传尺素,今有图书漂流。而当图书漂流遇到高铁,旅行的你会跟哪一缕书香邂逅?“鱼书计划”旨在推动全民阅读,“鱼书”二字出自中国古代典故“鱼传尺素”。意味着书信的传递。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的旅客,可在候车厅的自助式图书漂流点鱼书漂流站上选取想要阅读的书籍,并通过输入身份证号码或车票信息

12、注册个人信息,扫描图书编码之后,即可将图书借走。此外,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漂书上的官方二维码,进入漂书讨论区,与来自不同城市的漂书人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参与实时书评互动,让图书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漂流起来。(摘编自2017年4月长沙晚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后,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B.分析各类数字化阅读接触率,我国成年国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近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C.数据显示,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与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2009年的差距最小,2016

13、年的差距最大。D.数字阅读时代,年轻人成为电子阅读的生力军,他们大多愿意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只有在国家层面出台鼓励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措施,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B.相较于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上升较快。C.大部分读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并且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随年龄段的增大而提升。D.热门影视剧推动了其原著的畅销,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稳居畅销书榜首。E.“鱼书计划”使得旅途不再无聊,旅客可按照鱼书漂流站提示借走图书,并与他人分享阅读

14、感受。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全民阅读。答案:1.C; 2.BE; 3.国家出台政策,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关部门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解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

15、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 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 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