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4)一带一路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855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4)一带一路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4)一带一路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4)一带一路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4)一带一路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4)一带一路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4)一带一路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4)一带一路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带一路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习近平强调,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

2、堪称典范。中国欢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中国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协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作出努力。陈冯富珍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赞赏中国在全球卫生安全和卫生治理领域的领导能力,愿加强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康卫生水平。会见后,习近平和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签署。材料二 荷兰一位叫哈利的肝癌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西医几乎已无能为力,家人情急之下把哈利送到了林国明的诊所。林国明诊断后开出中药处方,哈利连服三剂后,奇迹般地苏醒了。此事轰动了布鲁塞尔,林

3、国明诊所一炮打响。长期受腰痛困扰的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听闻此事,专门致信表达了想尝试中医治疗的愿望。如今,林国明的诊所早已得到比利时医学会的承认,并列入了医保名录。 从“将信将疑”到“国王想预约”,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等优势正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并接受,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如青蒿素快速防治疟疾技术方案在东南亚、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应用,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材料三 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外政府已签

4、署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支持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每年约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 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0年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陆续制

5、定颁布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2012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1.阅读材料三,找出下列关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突破思维定势,不只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也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不只让中国中医药人才去传播,也让外国民众来体验去传播。B.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建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还使中医药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C.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要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得到沿线各国政府的认可和配合,要加强国与国的合作。D.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现荣

6、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精华的认可和接受,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A.上述几则材料传递的重要共同信息是中医药与一带一路。中医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一带一路建设才能助推 中医药振兴发展。B.材料一是几段新闻短讯,言简意赅,侧重说明没有习近平主席的这些努力,就没有材料三所列举的中医药发展的现有成果。没有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就没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健康。C.材料二注重用事实来说话,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西医药的劣势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实

7、实在在的疗效赢得民众信任,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案例真实生动,以点带面,让人信服。D.材料三注重用数字来介绍,时间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走过的一些历程,数量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用数字增强材料真实性,产生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E.同是间接引用,材料一多粗略述说,材料三却注重细腻。仔细分析材料三,183个国家只有16个海外中心,2009年成立迄今只有7项国际标准颁布,用细节暗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艰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3.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医药一度超过武术,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根据材料阅读,概括列出四条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原因。

8、答案:1.B; 2.CD; 3.国家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战略部署,严格要求,外交努力。面对西医药几已无能为力的病症,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赢得民众口碑。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沿线国家医药行业的认可,法律政策的准入。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医药人才克难攻关,勇攀高峰,致力合作,不懈努力。解析:1.“一带一路”建设前已有中医药在各国传播,针灸在各国使用,材料原文没有说明是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促使中医药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2.A.材料主要反映中医药“一带一路”的提出、努力和成果等,“只有一带一路建设才能助推中医药振兴发展”强加条件。B.说法过于绝对。E.“同是间接引用”的判断,“用细节暗示”的说法,分

9、析错误。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

10、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

11、”,必须语言先行!(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5月8日)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

12、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化为软实力。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

13、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感。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2017年5月15日)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

14、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这些人

15、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种。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摘编自光明日报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05月20日02版)1.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办法。B.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C.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D.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一代一路”建设的认同。2.针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