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11: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854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11: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11: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11: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11: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11: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word版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勉学)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子家训) 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郑板桥家书)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曾国藩家训)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

2、天的危险。(傅雷家书)先贤名士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白家子孙。读了上面六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1答案: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后的阳光,栀子花的香,黑体字的跳跃,感受书中的自己。 题记 阳光透过窗纱斜射在台子前,台子上那几朵盛开的栀子花,正散发出朴素而纯洁的花香,倚在窗框的我手上捧着一本西游记,慢慢品读,斜射的阳光倾洒在书上,那一个个黑色的字体,仿佛在跳跃着,跳到我的心上。 一本密密麻麻的黑体字,是如此的枯燥无

3、味,但又是如此的耐人寻味,不喜欢阅读的人,看书可能是一件反感的事,但喜欢阅读的人,看书就像是岸上的鱼遇见了水,离不开。 其实我小时候也特别不喜欢看书,觉得看书没有动身玩那么开心,所以当时的我知识面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每个人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思想,而我也有这样的父母。所以他们剥夺了我的时间,开始限制我的自由,每次面对这些没有思想的文字,我都想方设法的逃离,但是,都是无用的。我开始机械式的阅读,没有感情,从来不思考,也就养成了看完这本书,却不知道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是多么的可笑。 但是真正启蒙的书是西游记,这本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没错这本书是吴承恩写的,在看到这本书上的故事时,我波澜不惊的双瞳

4、终于有了一丝色彩,我开始带着一丝迷茫,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地,我开始有了感情,学会了感受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又渐渐地,我有了思想,学会了品味人生的跌宕起伏。 慢慢的,慢慢的,翱翔与那属于知识的云天外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我带着这种心愿,开始感受,是一份淡泊宁静的情怀,是亡国之君的扼腕叹息,是一份万丈豪情,是一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 此刻,我的心性与你秉性已完全地融入到了那片美妙的云天之外。 读书似品茗,常让我在布满荷花荷叶的池塘边想起那“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的高洁,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那浩浩江水边想起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的爱国情怀,在看到关于人生的句子时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短暂.手捧一本书,酌上一杯清茶,嗅着幽幽的花香,在字里行间中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 轻翻起一本书的扉页,一丝特有的墨香扑鼻而来,引得一颗洗尽铅华、满怀期待的心走进书的世界。 是怎样的一件事,能让你心神安定?这个问题对以前的我来说,是没有答案的,但如果对现在的我来讲,那就是阅读,没有什么比午后的阳光,淡淡的花香,一本回忆童年的书更让我觉得心神安定了。 因为阅读,我找到了不一样的自我,找到了那片云天之外的世界,因为阅读,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道路。解析:作答本次作文,我们首先要理解这六则材料的含义:颜之推的话强调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6、但不是唯一时机,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冈此,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努力汲取知识,不以任何借口放弃学习;张居正强调的是虽然要以古人为学习的榜样,但更要以超越古人为目的;清初朱柏庐(朱子)是从学习的目的性来说的,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古代圣贤的精神品质,而不单单是为了考取功名,做官要心存国家,不是为了光宗耀祖;郑板桥讲的也是学习的目的,学习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更好地做人;曾国藩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容,即进德与修业,前者是精神层面的升华,是立德树人,后者是有尊严地活着;傅雷是从学习的方法角度来谈的,讲的是“通”,即贯通、通达,不拘泥于一隅,要有大眼界、大胸襟,才能成大器,这里主要是强调胸襟气度与情操,不可

7、“死读书”,不能“掉书袋”,不能成为“两只脚的书橱”。六则材料均是长辈教育子女的名言,体现的是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根据以上理解,我们可以将其中谈学习方法的归为一类,谈学习与修身立德的归为一类,谈学习与报国的归为一类。还可以按照朝代的顺序梳理,综合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六则材料中,是谈学习方法的,旨在告诫年轻人要多读书,善读书。是谈学习与修身立德之间的关系的,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是为了活出更好的自己。是谈学习与报国之间的关系的,可以与其中任何一则材料组合。将六则材料综合起来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立意角度:勤学、善学,日臻丁善;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诗书继世长。 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