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5.1轴对称现象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839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5.1轴对称现象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5.1轴对称现象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5.1轴对称现象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5.1轴对称现象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5.1轴对称现象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5.1轴对称现象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5.1轴对称现象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 。2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 ,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 ,体会其文化底蕴及价值 ,学为所用 。 二、 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 、情境引入、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收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提前一周布置)活动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使同学们先对对称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 ,并且初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 ,理解学习对称的必要性 。第二环节 情境引入活动内容:从各小组收集的图片中有代表性的选择一些 ,用投影

2、仪演示 。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对称 。附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2)对折;(3)重合。做一做: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扎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然后将纸打开铺平,你会得到什么图形?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得到其它的轴对称图形吗?对于两个平面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说明:(1)“轴对称”是两个图形。 (2)对折 (3)重合活动内容:1学生根据小组收集到的感兴趣的图片,结

3、合本小组制定的研究方向,小组讨论,选择哪些图片才是教科书上讲的轴对称图形。2各小组成员各自画了一些图形,互相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教师给予适当辅导 。第四环节 练习提高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由浅入深 ,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些练习 ,老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讲解 ,打好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 。选一选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角 B线段 C太极图 D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紫荆花 E等腰三角形 F五角星. 2.2.观察下面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看一看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1)(2)(3)(4)(5)(6)(1)(2)(1) 2找出下文中成轴对称的文字

4、:一叶孤舟,坐着两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 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 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想一想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角是一个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B英文中大写的字母A是一个轴对称图形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D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的垂直平分线都是它的对称轴2一天,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军四个人发生了争论: 小明认为:凡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小刚认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小强认为:有一个角等于45的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小军认为:有一个角是30, 另一个角为

5、120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你知道他们谁说的不对吗?3. 下面的图形你认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4.指出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5.拓展提高:图形号码1234567对称轴条数1. 根据上图填写上表. 2. 请你就正n 边形的对称轴条数做一个猜想.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交流 ,总结本节收获从实际到理论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五、 教学设计反思1以教材为本 ,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把握教材但又不被教材所束缚 。2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3注意改进方面:如给学生分组 ,把握教材的难度和重点 ,加强对学生的调控 ,备课要细致等,以利于后面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