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744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三)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战在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材料一 应该学会领略1914-1918年多样化的战争场面。最初的那几个星期,德国戏剧性的几乎逼近巴黎在1915-1917年,双方进入“战壕战斗”时期我们发现,对于现代战争而言,整个经济的动员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军事力量、制造工业、食物生产以及女性劳动力在工厂中的作用,运输、农业和行政工作都必须处于一个大体平衡的状态。摘编自英大卫雷诺兹长长的阴影材料二 1914-1918年英国从事工业劳动的妇女统计表行业1914年7月和1918年7月的雇佣女性人数之差女性占所有被雇佣工人的百分比1918年1月直接取代男性

2、的女性人数估算1914年7月1918年7月金属+424000925195000化学+64000203935000服装-44000687643000政府机构+223000347197000节选自美丹尼斯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法在巴黎近郊进行的战争的名称及其战略性影响,并简述各交战国为实现“整个经济的动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直观信息。综合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对人类社会思潮的影响。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尽管经历一战并对战前军国主义化怀有深刻的反感,但反感的情绪并不是普遍的。许多人从战前稳定的、具有爱国与传统价值

3、观念的世界进入混乱的、受挫的、革命的世界,因此感到受了欺骗;不少人想寻找替罪羊;不少人企图通过新的民粹组织重建军事统治的辉煌;不少人则看到利用暴力在国内或在国际上通往权力高峰的可能性。这些极右的政治运动引来了 “法西斯主义”并认为战争已不仅是国家政策的一个可行性工具,而且是一种人类自我调节的活动。这时的欧洲没有对曾有的军国主义思想进行否定,调门反而比从前更高了。表面上看,1918年获胜的是那些信奉来自启蒙运动的自由民主原则的国家,它们建议建立国际性的“法治原则”,抛弃把战争作为政策工具的做法。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社会中众多的传统结构毁于战火,这大大加强了左翼革命力量,他们认为未来一千年国内

4、与国际必将发生武装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欧洲大国因此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即除非它们有力量去推广实行,否则就无法强化它们所认同的意识形态,而少了美国,它们就没有这种力量。其结果是,凡尔赛协定签订十五年后,欧洲国家发现自己又在准备战争。摘编自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的欧洲出现哪些局面为二战爆发埋下祸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了美国,它们就没有这种力量”的原因。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

5、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 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

6、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

7、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 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日本投降后

8、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关于“经济上的非军国主义化”的规定严厉要求:“日本军事力量的现有经济基础,必须加以摧毁,并且不容许其恢复。”美国最初打算大量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并在分配时向中国倾斜。1949年5月12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实施1947年4月开始的拆迁赔偿方案。两年来实际拆迁的日本军工企业只有17家陆海军兵工厂,拆迁的机器设备16736台(件)。中国的对日索赔也半途而废。摘编自徐康明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拆迁赔偿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

9、赔偿计划的原因。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又称为“新面貌”文件。该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 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

10、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作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程广中

11、、汪徐和编著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新面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实质。答案1答案:1.名称:马恩河战役。影响:宜告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2.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大量妇女进入社会各部门。影响推动了女权主义、和平主义、社会主义的兴起和传播。2答案:1.局面:军国主义尚未根除;战后民族主义复仇思想盛行,国与国之间关系紧张;国内混乱,矛盾激化;自由民主思想遭到冲击;传

12、统国际关系遭到破坏,新的国际关系和原则尚未真正建立;西欧大国实力受损。2.原因:战后美国实力大增;美国作为战胜国,战后国际影响力增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力图实现一个所有国家共享的、公正的和平;欧洲各国无力构建战后公正、合理的国际原则;凡尔赛条约中的条款过于苛刻,引起部分国家不满。3答案: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失去合作基础;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加剧;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方式: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影响:促进德国分裂,加剧了美苏对抗,推动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4答案:1.目的:打击日本的反美势力,迫使日本统治集团投靠和追随美国。意义

13、:基本上符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摧毁了战前日本军事封建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从而为战后日本发展扫清了道路,同时也在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民主力量的发展。2.重要性:惩罚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防止日本东山再起;恢复各国遭战争破坏的经济的重要措施。原因:“冷战”开始,美苏对抗加剧,中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政府的统治濒临崩溃,美国调整其远东战略,把日本作为抗衡社会主义的主要基地。5答案:1.主要内容:强调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裁减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突出联盟政策的重要性;重视“心理战”和颠覆活动。2.主要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以较小的耗费重新获得冷战的战略主动权。实质:推行美国的

14、全球霸权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得出内容一:大规模报复战略;根据材料“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得出内容二:裁减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根据材料“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得出内容三:突出联盟政策的重要性;根据材料“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内容四:重视“心理战”和颠覆活动。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得出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以在较小的耗费下重新获得对苏联的战略主动权。第二小问实质,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迅速发展,妄图称霸世界,所以实质应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