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6169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 史 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B. 体现贵贱有序C. 调节人们情绪D. 凝聚家族亲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

2、样,故A项正确。B项属于“礼乐”的表现,而非目的,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不是“乐”的目的,排除。所以选A2.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 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B. 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C. 政策虽有变化但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D. 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

3、对食盐生产、销售的统一管理,事关国计民生,必然要有一定的管控,“与民争利”的说法不能准确反映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同上所述,专营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管理的必要,故B项错误;虽然不同朝代的具体政策有局部调整,但究其本质,统治者的指导思想都是为了管控经济秩序,安定国计民生,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增加成本的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3.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非农

4、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 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C. 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说明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是人口压力导致的结果。故答案为B项。A项结论材料不能得出,非农业人口比重材料没有反映;“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说明明清时期长途贸易有较大发展,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下面是南宋画家林棒的果熟来禽图,此画反映了画家“以物观物”、细致入微的观

5、察和追求细节的真实性,故当时有人赞誉其“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这说明此画 果熟来禽图A. 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B. 体现了世俗化发展趋向C. 具有借形寓意的特点D. 开创了古代花鸟画先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学思想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这与材料中“以物观物”、“细致入微的观察”、“追求细节的真实性”相符,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此绘画作品与世俗化无关;C选项错误;此绘画作品为工笔花鸟画,不是借形寓意的写意花鸟画;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该作品开创了古代花鸟画的先河。故正确答

6、案为A选项。5.“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表明明代文学A.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 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这是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汤显祖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A项正确;“公安三袁”与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无关

7、,排除B;CD项史实错误,排除。所以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等关键信息的意思,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可知答案。6.萧功秦先生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这反映了儒家文化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A. 观念与现实的严重背离B. 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D. 儒家思想落后愚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

8、局”,说明儒家思想观念与现实严重背离。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CD项。7.学界普遍认为,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而止于1895年。近年来,一些学者批驳这一划分,认为1895年以后,洋务运动并未真正破产,反而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扩展。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A. 世界整体化的要求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 清政府推行“新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评价。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近代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历程并未停止,这也符合当时世界的近代化发展趋势,因此这是着眼于世界整体化的要求而得出的结

9、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属于官办企业或官商合办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并非主要体现在外交方面;D选项错误,清政府在1901-1911年间推行“新政”,主张学习近代西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等方面的内容,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两者并不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下图为1913-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构成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 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B. 国际环境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 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在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10、济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从1913-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一战结束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是在1912-1919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决定”一词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官僚资本所占比例仍保持一定的份额,不能说明其开始崩溃,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东条英机曾在昭和十六年的军事总结报告中说:“昭和十五年,敌人(国民党)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下列对“该出击”的评价正确的是A. 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首次大

11、捷B.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C.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D. 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共军”“华北”“大规模的出击”可知该战役是共产党组织的百团大战,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故D项正确;A项是指平型关大捷,B项是指台儿庄战役,C项是指淞沪会战,均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百团大战10.三大战役以后,毛泽东指出:“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

12、的。”同时,“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同时也是于我军、于人民是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材料中毛泽东强调解放全中国A. 必须坚决与国民党战斗到底B. 采取武装暴力方式最好C. 需要争取全国广大人民支持D. 要确保全国人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主张采取北平模式,认为“于我军、于人民是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可见毛泽东强调解放全中国要确保全国人民的利益,故选D。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存在和平手段实现解放的可能性,排除AB;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故选D。11.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对此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年份来信来访集中反映

13、的问题1951以有关抗美接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问题为最多1952以控告各机关干部食污和资本家申诉不最处分以及群众要求就业的问题居多1953以检举、控告各级机关干部的官像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问题为主1954普选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出现的信访量呈现上升趋势A. 我国已建立起群众来信来访的专门处理机构B. 来信来访是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C. 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D. 信访内容多与党的政策及各项中心工作相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从19511954年的信访内容看,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多与党的政策法令及各项中心工作密切相关,因此D选项正

14、确。A选项错误,我国信访制度创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制度。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建立了专门处理群众信访的机关;B选项错误,“唯一渠道”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与表格时间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民,称之为“两权分离”。206年11月,政府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A.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B.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 促进了农村生

15、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从“两极分离”到“三权分置”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久的生命力,故D项正确,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根本性变革,故C项错误。13.1979年创刊的读书杂志(创刊号见下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年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A. 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B. 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C. 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D. 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答案】C【解析】文革结束后,我国受到左倾思想影响,处于徘徊的两年,思想没有解放,图片读书显然是探讨社会问题,说明思想开始出现交流新现象,故C正确;A是1977年;B和D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4.“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对该诗认识正确的是A. “铁壁合围”是指国民党政府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围剿”B. “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