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去杠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8611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 “去杠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析 “去杠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析 “去杠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析 “去杠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 “去杠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析 “去杠杆”“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去杠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以既主动、又稳妥为要义的。具体来说,就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总之, “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近来, “去杠杆”一词在经济界大热。从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与专家探讨“去杠杆”的方法论,到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判断中国当前已进入“去杠杆”阶段,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杠杆”与“去产能” “去

2、库存”一起列入明年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去杠杆”的进程。经济意义上的“杠杆” ,通俗理解为“四两拨千斤” ,即通过借债,以较小规模的自有资金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适度加杠杆当然有利于盈利,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还债的压力就会反过来拖累发展。杠杆化还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性,经济向好时能带来更多收益,经济向下时则蒙受更多损失。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对发达国家过度杠杆化的当头棒喝,也使每一个经济体从多年依靠杠杆发展经济的陶醉中清醒过来,私人缩减消费信贷、政府削减公共开支、金融机构收敛衍

3、生工具,开始了艰难的“去杠杆”进程,至今还没有结束。眼下,我国债务杠杆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体负债率不高,但是企业债高企,且增速惊人;二是政府债务总体不高,但是地方债相对较高,在财政收入不振的情况下,巨大的总量和高昂的成本将令地方政府难以承受。这种债务增长趋势给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如果继续攀升,下一步很可能引发局部性、地方性甚至系统性、全国性金融风险,必须主动防范、未雨绸缪,把防控关口前移。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杠杆” ,对此已达成高度共识,关键是方法选择。一定要看到, “加杠杆”和“去杠杆”都是双刃剑,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须以既主动、又稳妥为要义。“债务/GDP”是

4、检测杠杆率的公式,决定了“去杠杆”的两种方式。要么,从减小分子下手,用“挤”的办法硬性削减债务,但普遍认为这种手段过于刚猛,可能造成 GDP 下行压力更大,杠杆率反而相应上升;要么,从扩大分母下手,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后一种方法显然更加稳妥和根本。例如,通过抑制过剩产能释放一部分债务风险,腾出的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以弥补压缩带来的增长和就业压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规范资本运行,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加快推进和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 ,尤其强调法治化运作,保护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和收益权利,等等。总之, “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疗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