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994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画面一:1640年,当李自成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 ,做着改朝换代的春梦的时候。英国下院提出限制王权,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对比1718世纪中西方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认知背景,夕阳与曙光,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画面三:当顺治皇帝(1638年1661年)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乾隆天子(17111799年)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1649年)和法国的路易十六(1793年)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

2、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画面四: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差?,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国有制,(2)特点,由奴隶和庶民耕种,氏族公社公有,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私有,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井田制,土地规整形如“井”字,(1)原因,生产力低下,必须集体劳作,土地按等级层层分封,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千耦其耘,产品基本为贵族所有,(3)兴废,形成于商,鼎盛于西周,破坏于春秋,废止于战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3、臣。”(诗经),一种名义上为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 封建社会:,(1)背景,春秋时期各国税制改革(鲁国前594年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实际使土地私有合法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生产力进步,私田大量产生,周室衰微,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发展,诸侯视土地为私产,耕作井田的劳力减少,(2)过程,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国家(皇室)土地所有制,封赐给官僚贵族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自主经营 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3

4、)形式,(4)问题,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土地私有制决定),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5)对策:限制土地兼并。,北魏至唐中期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地限额,限制买卖。,明朝丈量土地,按照丁亩收取赋税。,(明太祖时编“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6)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决定封建国家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土地兼并。,探究: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唐,武则天时破坏,唐玄宗天宝年间废止。怎样认识其兴废。,(1) 实施的前提: 魏晋以来长期战乱,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地和无地民。

5、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 (2)内容与作用: 国家将掌握的土地按一定数量分配给农民,一部分死后归还,一部分可传子孙造就大批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安定社会和发展生产。 所分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抑制。 分地农民对封建国家的租、调、役负担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兵役征发; 贵族和官吏分得公田,且无税役其特权利益得到保障 。 不触动地主大土地私有土地无税役负担。 (3)废止原因: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二、 “重农抑商”,1.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1)背景,商周时期,政府控制和鼓励商业。 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

6、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2)措施: 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为末业的观点。 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3)影响 有利秦国农业生产发展,秦国得以富国强兵并统一全国。 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继续施行,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保护农业生产,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 西汉武帝时发展,(1)原因:,商人财势过盛,威胁统治,(2)措施: 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 管控物价; 加重商税; 颁布贱商令:禁止商人穿华服、乘车马,及子孙做官。,汉初因长期战乱而经济凋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7、; 商人借财力与王侯勾结,扰乱行政; 商人兼并小农导致百姓流亡。,(3)作用: 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势力。,3. 明清时期依然固守,(1)背景:,明太祖和清雍正帝沿袭“重本轻末”观念,劝课农桑; 继续推行专卖政策,垄断盐茶经营; 向私商征重税; 明初继续推行“贱商令” :限制商贾穿绸纱,家用银器等。,(3)影响: 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 不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工商兴盛,资本主义萌芽。,(2)措施:,【特别提醒】 “重农抑商”政策能长久得到实行的原因 (1)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根本原因) (2)中国一向重视农业的传统思想(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 (3)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8、制度。,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指导思想是重官商、抑私商;抑商是手段,目的是重农。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积极面它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来很大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 消极面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

9、结构过分单一。 明清时期,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阻碍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1)原因 : 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实行海禁。 (2)措施: 禁止私人出海互市,只许官方外贸。,2.清初厉行“海禁”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措施: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初推行海禁政策,3.清朝中期“闭关锁国” 政策形成 (1)原因 西方势力侵扰。 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外贸。 (2)措施: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

10、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消极影响: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隔绝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阻断中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世界潮流。,【特别提醒】 正确区分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 (1)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而是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 (2)清初的海禁,基本上是闭关锁国,清政府甚至认为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闭关锁国”并非禁绝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对内禁止出海通商,对外限制外商入内,并不是完全禁绝对外贸易,“十三行”即是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探究:清朝前期中国船队逐渐告别海洋的

11、原因和结果。 材料一 洪承畴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入境的西方人)贪而无止,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材料二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

12、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材料三 : 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国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外国人要做生意,也只限和行商交易,用这种方法阻止其余的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接触。(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四 :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鲁迅看镜有感),(1)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和重农抑商传统的必然产物。

13、(2)封建统治者蒙昧落后,虚骄自大的产物。 (3)封建专制国家错误的对外政策的产物。 (4)害怕人民群众的虚弱表现。 (5)海患不断发展,西方侵略加剧,是为防范侵略的自卫手段。 (6)封建社会没落,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文化上缺乏自信心是深层次的原因。,(1)一定程度上防范殖民侵扰,维护主权,保护封建经济。 (2)放弃丰厚的外贸税收,减少重要的财源。 (3)丧失外贸主动权,直接导致造船航海事业衰落。 (4)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5)堵塞中外交流,不利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终至被动挨打。,基本成因:,主要结果:,探究: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本课小结,

14、认知反馈,(2016课标全国,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016浙江文综,17)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

15、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2014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014全国)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

16、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2014江苏单科)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