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2.3《男生女生》教案1(粤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942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2.3《男生女生》教案1(粤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2.3《男生女生》教案1(粤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2.3《男生女生》教案1(粤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2.3《男生女生》教案1(粤教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2.3《男生女生》教案1(粤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2.3《男生女生》教案1(粤教版七年级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学期课时授课计划第二单元第三课男生女生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粤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在探讨完有关学生将面对青春期的种种问题后,本课重点围绕“男女生正常交往”这个中心展开,先分析男女生各自的优点与特点,由于各自优势的互补构成这个美妙的社会,并为学习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好处及如何恰当交往作铺垫。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自己身体发育而产生了朦朦胧胧的性意识,对异性有一种特别想接近的体验。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异性,了解异性的特点和性格特征,很在意自己,也很在意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由于初中生的性意识是自发的,缺乏科学性,在学习中,学生对男女生之间的特点

2、会很兴奋,也很好奇,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三、设计思想课改在教学中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引导学生讨论、辩论还在自主探究等活动形式,我们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师生互动从而改变学生的状态,产生新的知识点。进而使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预

3、期的教学目的!四、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导入,结合“探究园”中的“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男女生之间的优点和特点,正确对待自己身边的异性同学,同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侧面欣赏别人。体验与分析男女生交往的一些现象和事实。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男女生的各自优势会产生异性效应,举例男女之间由于性格差异而走上不同的岗位,明白男女两性是组成世界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从中可以得出男女之间的优势互补构成这个美妙的社会。在懂得男女生之间的不同特点和特征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同学们对异性的看法和心声,消除他们的神秘感,接着展开一个小小的辩论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理解、取长补短、巩固知识!从同学们回答

4、的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观点,也可看出男女生的不同性格特点。 最后在男女生的诗歌朗诵中结束本节课,进一步体会诗歌里面所描述的男女生之间的不同奥秘!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男女生各自的优势教学难点:男女生的优势互补构成社会美妙的图画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你是男生,我是女生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青春的喜悦,同时也体验了成长带来的烦恼。每个女孩都象一朵灿烂绽放的花,每个男孩都象一棵欣欣向荣的树,每个人都能塑造出一个成熟的自我。 出示两组照片:一组是两张婴儿的照片,另一组是一张男女中学生合照的照片。提问:两组照片哪一组更容易区分性别?为什么?生答:略 讲授新课 师:进入中学后,同学们会悄

5、悄地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在生理上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你们已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成熟使性别和性格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男生更象男生,女生更象女生,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的同时,也会意识到与异性的差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男生,女生”。 一、你是男生,我是女生(板书)(一)播放歌曲:我是女生 歌词:你不要这样的看著我我的脸会变成红苹果你不要像无尾熊缠著我我还不想和你做朋友你不要学劳勃狄尼洛装酷站在巷子口那里等我你不要写奇怪的诗给我因为我们没有萍水相逢过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我是女生爱哭的女生我是女生奇怪的女生我是女生你不懂女生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并好好体会里面的歌词。思考里面描述了女

6、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同时男生心目中欣赏什么样的女生,不喜欢什么样的女生?女生又欣赏什么样的男生,不喜欢什么样的男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37面的四幅插图,把要说的话写在插图下面的横线上(前后桌可互相讨论)。生:34个男女生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A:大方、自然、友好、真诚、热情、宽容。B:尊重、互助、沟通、互谅、自重、自爱。C:粗鲁、不文明、小气、嫉妒、自私、刻薄。D:冷漠、狡猾、贪小便宜、马虎。师:从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知道,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本身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都有自己的优缺点。1、男女生各有自身的优势(板书)虽然刚才同学们用的词汇不完全相同,但总体上看勇敢、宽厚、坚强的男生和热情、善良、温

7、柔的女生最受异性同学的欢迎,我想这也是在座同学和老师的观点是一致!副板书:1、勇敢、宽厚、坚强的男生最受欢迎 2、热情、善良、温柔的女生最受欢迎(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2“阅读与感悟”的内容。 师:从这个材料可以得知,在有两性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参与者在心理上会感到愉快,工作也干得起劲、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说明了男女生各有自身的优势,也就因为有各自的优势互补,才构成社会的美好蓝图。比如:男生:在世界伟人名录中男子远远超过女子,这是因为男子有优秀的智力,有成为伟人的素质。重要岗位中从事第一线工作的 99%是男子,如:医院院长,飞行员,银行行长等,男子更能通过独立的智力活动来工作。

8、在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中,男子人数遥遥领先于女子。学生时代男生比女生爱动脑子,学习成绩好。女生:女生比男生更善于表达自己。 女生的想像力比男生丰富,更富有创造力,思维灵活,不受常规约束。 女生普遍观察敏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直觉力较强。 女生更擅长从事儿童的工作等由此可见,2、男女生的优势互补构成社会的美好图画(板书)(三)辩论拓展,深化认识 辩论:“同性同桌好,还是异性同桌好” 正方观点:同性同桌好。 反方观点:异性同桌好。 活动目的:通过辩论,明白世界是由男女两种性别的人组成的,人无完人,男女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活动要求: 课前布置,同学自由组合,赞成“同性同桌好”的为正方,赞成“异性同桌好

9、”的为反方。 正反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缘由,进行辩论。 随机抽取同学进行提问并回答。 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生:辩论(略)A正方:这样可以让同学不会分心去想七七八八的东西,这是非常好的措施!B反方:因为男女之间都各有所长,坐在一起可以互补。如果不让男女生同桌的话,在一起会更敏感。C正方: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会产生一种爱慕。久而久之,这种爱慕可能会引起早恋。D正方: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通常需要一些朋友来倾诉、释放压力,而仅仅拥有同性朋友不够精彩,有一些异性朋友也未必不是件好事。E反方:这样上课时都互相不敢打瞌睡,也较不会开小差,而且能促进与异性的沟通能力,学习上也能相互

10、帮助。(四)诗歌朗诵男孩女孩男孩是土地,坚定中充满锐利女孩是春雨,善感而美丽男孩爱在绿茵场上驰骋女孩喜在阳光下嬉戏男孩会自我鼓励说:我要坚强,我要执著女孩常对潮流讲:我会欣赏,我能把握男孩的目光在网络中穿梭女孩的手指在键盘上流淌如今的男孩女孩呀共撑一片蓝天希望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携起手来,共同构筑温暖、友爱的大集体。愿友谊地久天长!注:男生部分由男生朗读,女生部分由女生朗读。 细细体会诗歌里面所体现的男女生之间的性格差异!总结究竟是同性同桌好,还是异性同桌好,一时半会儿的辩论还难分高低。不过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与同性同桌,还是与异性同桌,他们都有各自自身的优缺点,都必须掌握好与异性的交往。

11、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不容易,友谊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护理,用谅解去培养。”那么应该用什么原则与尺度去与异性同学交往才能获得友谊呢?下节课再与同学们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设计 2.3 男生女生一、你是男生,我是女生 1、男女生各有自身的优势 2、男女生的优势互补构成社会的美好图画 作业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2、练习册的同步内容 七、教学反思 从整堂课来看,可运用多形式,多角度、多手段的现代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把原本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原来思想品德课也可以这么上,也可以多种科目

12、相融合上的这种特色。 如果要说亮点的话,我觉得本节课的“辩论拓展”值得一提。在辩论的过程当中,作为初一的学生,当时学生的辩论已经超出老师的预料,可以说,学生的爆发点在最后短暂的辩论赛中完全的释放出来。很精彩、很耐人寻味、很值得一试!点 评: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勇于突破常规,挖掘生活,愉快教学。本课采用讨论、辩论、朗读、自由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二者紧密结合相互衬托,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问题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