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599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大小猫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课 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敏 锐的观 察力,领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联想。从小故事中挖掘出新道理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尊重客观,全面考虑。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 学 重、难 点培养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名人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检查预习1、字词积累爵士(ju)大殿(din)宰相(zi)泮宫(pn)祭祀(js)晏婴(ynyng)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下

2、马威: 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无独 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保护。2、关于作者金克木(1912 2000),安徽寿县人,著名学者、文学家、北大教授,以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驰誉海内外,精通多种外国语言文学。主要学术著作有 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诗歌有蝙蝠集、雨雪集,小说有旧痕集、难忘的影子,散文随笔集有天竺旧事、燕口拾泥、书城独白,译著有伐致呵利三百咏、印度古诗选等。二、整体感知1、作者对哪两个流传的故事提出质疑?请概括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人们嘲笑牛

3、顿开了大小两个猫洞是脱离实际,是认死理不灵活。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晏子使楚,楚国开了了小门,结果反被晏子说成是到狗国才钻狗洞而自取其辱。2、 作者怎样推断这两个故事靠不住的。作者认为牛顿家世并非贫寒,养猫之事有仆人照看,何劳他费神。作者认为晏子出使并非一个人徒步,根本显不出其身高来,再者城墙不是纸糊的,特为晏子开一个小门谈何容易。由此看来作者敢于打破常人的思维定势,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3、作者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了什么新的道理。第一个故事表象:开猫洞应当从猫出发还是从人出发的道理。隐喻:作者在这里以猫喻人,隐喻要以人为本,要关心弱势群体的需要。社1、作者对哪两个流传的故事提出质疑?请概括这两个故

4、事的主要内容。2、作者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了什么新的道理?会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应全面考虑。第二个故事表象: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人的高矮隐喻等级)(国的大小隐喻实际)隐喻:门和桥的设置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关心多数人的利益。(齐国晏子认为大国开大门,楚国根据人的高矮开狗洞)4、“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楚国式:门以人的等级为准,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下人走后门,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封建等级观念。齐国式:大国人多开大门,小国人少开小门,做事从实际出发。5、这篇课文看似拉拉杂杂,由大小猫洞

5、谈到大小城门,再到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作者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谈谈你的看法。明确:作者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为本。第一个故事宣传的是共和的思想,即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第二个故事宣传的是民主的思想,即关心多数人的利益。三、总结全文本文是立论文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隐含在最后一段,需要读者自己读出来)分论点一:开猫洞应当从猫出发还是从人出发的道理。分论点二: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四、写作方法1、隐喻手法如:在“牛顿开猫洞”的分析中,以猫隐喻人;在“晏子使楚”的分析中,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2、思路流畅文章从牛顿开猫洞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

6、故事中的门洞,从门联想到文庙的门,从文庙的门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北大的门和桥,可谓思路流畅。3、语言生动叙事议论融为一体,语言犀利,论证严密,联想丰富,富有哲理。五、文章主旨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3、“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4、这篇课文看似拉拉杂杂,由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城门,再到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作者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板书计划牛顿 (从猫出发) 猫 考虑问题者 实际需要者楚国(从实情出发) 晏婴 故事里面有道理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