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589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北伐战争 同步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年级_ 班级_ 学号_ 姓名_ 分数_总分一二三四五六得分阅卷人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题分合计29分)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黄埔军校创立 D.北伐战争开始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A.北京 B.武汉 C.广州 D.上海3.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A. 孙中山 B. 蒋介石 C. 汪精卫 D. 周恩来4.黄埔军校的校长是A.廖仲恺 B.蒋介石 C.汪精卫 D.周恩来5.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的表现为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中国人民与北

2、洋军阀的矛盾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6.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军校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B周恩来曾任军校政治部主任C军校的突出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D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7.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是 A为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 B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C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 D打倒陈炯明主力,巩固广东根据地8.北伐战争前控制北京政权的军阀是A.直系和奉系 B. 奉系 C. 皖系 D. 直系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突出的成就是 A制定了彻底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B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从帝国

3、主义手中收回了一些侵略权益10.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最远打到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11.1926年,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A. 湖北、湖南 B. 江西 C. 广西 D. 福建、浙江12.北伐战争期间,北伐军在江西战场消灭了 A陈炯明主力 B.吴佩孚主力 C.孙传芳主力 D.张宗昌直属联军13.以下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AB CD14.以下关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民党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B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超过革命力量 C王明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D幼

4、年的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15.发动反帝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是A工农大众 B中国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 D国共两党 16.下列关于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B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D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7.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辛亥革命相比,最突出的新特点是A. 群众基础扩大 B.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C. 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D.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18.北伐战争的直接原因是A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B国民革命兴起C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盟 D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北伐战争进军中,哪两个城

5、市曾先后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A上海、南京 B广州、武汉 C汉口、九江 D武昌、汉口20.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攻占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南昌 汀泗桥、贺胜桥 武昌 上海 南京A B C D21.1927年,帝国主义之所以积极扶植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主要基于A蒋介石的野心日益膨胀B陈独秀对蒋介石妥协退让C蒋介石和汪精卫争权夺利D旧的北洋军阀统治已被 革命力量基本推翻22.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A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23.下列关于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军阀统治的

6、基础 B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革命洗礼C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了 D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24.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从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要掌握革命武装A B C D25.北伐战争中,下列战役的先后顺序是 汀泗桥战役 攻克汉阳 贺胜桥战役 攻克武昌 攻克南京A B C D得分阅卷人二、多项选择题(共9题,题分合计9分)1.北伐战争的对象是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段祺瑞2.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民革命作出的贡献是 A.黄埔军校是国共在军事上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B.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C.在大革命期间培养

7、了大批军事人才D.开创了国共两党用武力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阶段3.黄埔军校和以往的军校不同之处是 A.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地位 B.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C.德、智、体全面发展 D.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4.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其原因是 A.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党,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B.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根据地C.孙中山也真诚欢迎共产党同他合作D.孙中山着手改组国民党5.下列各项中,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的是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北伐战争 D国民革命军东征6.北伐胜利的原因是 A.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8、B.中共领导和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对北伐战争积极而有力的支持C.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广大官兵的英勇作战D.北伐战略方针的正确,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分化7.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是 A.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C.必须建立在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D.必须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8.大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A.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人民大革命,给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B.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广大人民所接受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提高了党的威信D.党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9.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国民党对共

9、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突然袭击B.新军阀完全代表帝国主义、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C.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D.中共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得分阅卷人三、填空题(共10题,题分合计12分)1.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2.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 创办陆军军官学校。3.黄埔军校的校长是 ,政治部主任是 。 4.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进占上海,不到半年,北伐军从 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5.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是为打倒 ,推翻军阀统治, 。6.北伐军占领湖南以后

10、,又连克湖北军事重地 和 。同年秋,北伐军接连占领汉阳,汉口和武昌。7.1926年5月国民政府派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 和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进 。 8.北伐军的先锋是 领导的第四军的独立团,因其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9.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军的总司令是 。10.1926年,广东革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得分阅卷人四、填图识图题(共1题,题分合计8分)1.读“ 北 伐 战 争 示 意 图”,回答下面问题:(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以_、_、_为首的三派军阀。(2)请把这三派军阀头目的名字填在他势力所在地区的方框内。(3)图上的人物像是北伐名将

11、_。得分阅卷人五、列举题(共1题,题分合计6分)1.列举北伐战争中两湖战场上的三次著名战役。得分阅卷人六、问答题(共1题,题分合计13分)1.关于国民大革命,请回答:(1)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第11课 北伐战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合计29分)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B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A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B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D21.答案:D22.答案:C23.答案:A24.答案:B25.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共9题,合计9分)1.答案:ABC2.答案:BCD3.答案:AB4.答案:ABC5.答案:ABC6.答案:ABCD7.答案:AB8.答案:ABCD9.答案:ACD三、填空题(共10题,合计12分)1.答案:19242.答案:广州黄埔3.答案: 蒋介石 周恩来4.答案:珠江 武汉5.答案:帝国主义 统一中国6.答案:汀泗桥 贺胜桥7.答案:叶挺独立团 湖南8.答案:叶挺 9.答案:蒋介石10.答案:吴佩孚 孙传芳 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