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示范教案:3.1故乡 第2课时 优秀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490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示范教案:3.1故乡 第2课时 优秀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名师示范教案:3.1故乡 第2课时 优秀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师示范教案:3.1故乡 第2课时 优秀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示范教案:3.1故乡 第2课时 优秀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与作者共希望1.教师:“我”此次回乡虽只停留数日,但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实,却让“我”感慨颇多,思绪烦乱。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小说的思路。 回故乡(伤感)在故乡(悲哀)离故乡(希望)2.学生齐读小说最后四段,思考:当“我”离开故乡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呢?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怀着失望、迷惘、无奈,但更多的是希望。3.学生品读,探究问题: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体现在哪里呢?他的希望能够实现吗?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归纳:(1)作者心中有新的生活,虽然还不明确,但肯定不是辛苦麻木、辛苦辗转、辛苦恣睢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这代表着作者生活的希望和方向。(2)作者在水生和

2、宏儿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和闰土的影子,也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们还小,一定有能力、有希望过上幸福的日子。(3)作者的希望能够实现,因为他找到了通向希望的路,不是像闰土那样乞求神灵,而是勇敢地开拓进取。4.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自己的感悟。二、熟读精思,与作者同呐喊1.小说中共描绘了“三个故乡”,学生联系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记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承载着童年难忘的回忆现实中的故乡是衰败的,乡景萧索,故人不再,“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被侵蚀的悲哀和无奈之中。理想中的故乡是美丽的,花好月圆,安居乐业,“我”憧憬在幸福快乐的新生活的蓝图之中。2.教师点拨:理想中的故乡藏着过去美好的影子,

3、却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模糊了,充盈着“我”的脑海中的是一幅崭新的生活的蓝图,等待着后人去开创。3.学生探究:小说中所描写的故乡仅仅是“我”的吗?还是谁的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明确:不仅仅是“我”的故乡,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故乡,“故乡”只是当时中国的缩影,“闰土”也只是当时众多劳苦人民的缩影,在他们的身上呈现出了中国旧社会的怪态、病态。而拯救这种痼疾的良方就是找到新出路,创造新生活。4.这篇小说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学生结合文章和自己的所学知识,谈谈对“呐喊”一词的感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呐喊”的意思是“大声地呼喊”,是一种呼吁,一种号召,是作者发自内心的

4、声音。作者看到当时中国腐朽的现状,感到痛心,他想用文章来唤醒人们的良知,唤醒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唤醒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5.学生总结交流:本课的学习心得与收获。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二十年后,宏儿回故乡”为题目,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续写这篇小说,不少于600字。板书设计故乡鲁迅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物非人非事事休看到希望闰土路在脚下 杨二嫂开拓进取教学反思1.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语境和情境,层层深入,步步提升。“物非人非事事休”巧妙化用李清照词句高度地概括了故乡的“巨变”,而“故乡人情卡”给了学生剖析人物形象最直观最具体的工具,学生信手拈来。对“三个故乡”的摹写,利用仿句的

5、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准确地思考,直达问题的本质。2.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点拨,教会学生学语文。分类掌握生字词,圈点批注赏析语言,多角度立体化鉴赏人物形象,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定式,掌握方法与规律,有利于语文素养的积淀与发展。3.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探究性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拓展性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学生受益匪浅。资料链接故乡关键词细读“走”鲁迅的故乡是“我”归乡又离乡的故事,也是“我”的自我心灵的旅行。其间,童年体验中的“故乡”得到重新体认,物非人非的残酷现实却陷“我”于绝望的境地,

6、郁郁感伤的情调重重包围着我,使“我”艰于呼吸。但绝望并没有成为“我”心灵之旅的终点,而恰是艰苦卓绝的“抗战”的起点,于是我们发现了小说中的一个关键词:走。“走”作为实践活动,在这里不是简单的走开或逃离,而是一种反抗绝望的生命体验。“我”这次的归乡不是故园寻梦,也不是漂泊疲倦之后的停泊,而是来举行“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远离了熟识的故乡”的告别仪式。这“永别”“远离”,再加上老屋“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昭示了“我”向故乡作出地域意义上和价值意义上的双重告别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童年体验的复活,神异图景和小英雄形象的复现,它那绚烂的色彩暂时冲淡了“我”二十余年异地奔波的苦涩,初见故乡时的悲凉灵魂也得到暂时的抚慰,因此,在“我”的心中涌动起期盼和希望。早于故乡创作的诗歌自题小像或许已经透露“走”这种精神的端倪: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