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案(鲁教版)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451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下: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案(鲁教版) (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政治下: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案(鲁教版) (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政治下: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案(鲁教版) (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政治下: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案(鲁教版) (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政治下: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案(鲁教版) (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政治下: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案(鲁教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下: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案(鲁教版) (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导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知道监督和制约机制的集中基本形式,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及司法公正的保障。能力目标: 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

2、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理解认识法律监督的作用,自觉树立监督观念。教学重点:如何做到依法治国。教学难点:加强法制建设和健全法律监督与制约机制。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授完。第一课时(总第二十二课时)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题走依法治国之路导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导入语: 法令行则治国,法令弛则国乱。这是被古今中外历史发福证明了的真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法治。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真正做到有法

3、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呢? 2、板书课题: 第十七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新课导学:板书标题: (一)走依法治国之路1、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阅读教材P93页相关链接 依法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在实践中长期探索的结果.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的惨痛教训时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此后,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再次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可以说,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讲述:此后,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1993年3月的九届全国

4、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92页) 男 孩:依法治国就是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女孩右:依法治国就是要人民当家作主。 女孩左:依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议一议:什么是依法治国?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其目的在于,依法治国是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情境案例一:(见教材P9394页) 在过去的几年中,“整顿和规范

5、市场经济秩序”这一提法,以及高的频率出现在中央领导的讲话以及各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黑心棉”、“黑心米”、假药等坑害消费者的词汇也逐渐走出黑洞,被晒在阳光之下。 2001年1月12日焦点访谈播出的“黑心棉”节目拉开了全年“打黑”的序幕,此后,“打黑”成果不断见诸各种媒体。通过依法打击“黑心棉”,大家深刻认识到,要想打击制售假货甚至有毒食品者,仅仅靠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是不够的,必须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加大查处力度。2002年底,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01年以来我国打击“黑心棉”的成果:查处棉花参杂使假案件20

6、05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81个,对3640家絮棉制品企业及用户的2255吨絮棉原料、30万件(套)制品进行了检查,查获“黑心面”35万件、1600多吨;拆除、销毁造假设备2230台(套)。 议一议:不依靠法律,全国的“打黑”行动能顺利进展下去吗?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打黑”行动所取得的成果说明:仅靠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才能使“打黑”行动顺利进行,才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由此可见,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盛法治则国兴。)2、法治则国兴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94页)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7、和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现在,我国有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立方米,尚不足人类生存用水的起码要求,另有16个省、区处于严重缺水状况(即人均水资源量在200立方米以内)。不仅如此,严重的水污染与水浪费问题还相当严重。就水污染而言,目前我国河流近一半受到污染。据专家论证,随着农业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浪费与水污染现象将更加严重。 如此严重的水患问题,如何解决?以前我们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如计划、命令、通知等,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治标没能治本。因此,依法治污治水就成了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充分利用法制的保障作用,水的利用才能实现有效节制和合理保护。 议一议: 水资源

8、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透过我国的依法治污治水,我们能明白什么道理?(在我国的治污治水中,必须充分利用法制的保障作用,水的利用才能实现有效节制和合理保护。反映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有何重要意义呢?(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象,而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依法治国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主人翁地位,只有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和各项社会事务,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使社会主义民主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只有实施依法治国才能保证社会

9、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 由于市场调节是自发、无序的,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其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前面所讲的“黑心棉”、“毒大米”和水污染水浪费问题等。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法律的规范和制约才能得到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所以说,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就要求要用法律来引导、规范、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有序地发展。(3)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关链接: 我国宪法第28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 我国刑法第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

10、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左右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从而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96页漫画材料) 议一议: 上述系列行为中哪个是属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在社会和学校生活中,自己应怎样依法维护社会秩序?教师讲述: 情境1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

11、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情境2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情境案例2:(见教才P96页) 2003年6月4日召开的全国法院经济犯罪审判工作会议座谈会提出,一定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依法从严惩处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和贪污贿赂

12、等腐败犯罪。当前要继续依法严惩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走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票、偷税抗税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经济犯罪审判工作,推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想一想: 针对当前形势,依法从严惩处破坏经济秩序和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 结合“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举例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结合“依法治国三方面的意义来回答。)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详见学海导航P78页“知识梳理”)四、课后作业 详见学海导航P78页第十

13、七课第一框:综合练习题选择题五、课后记第二、三课时(总第二十三、四课时)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题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法律监督。导学过程:一、导入: 1、板书课题:(二)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法律监督 2、情境导入:(见教才P97页) 1999年4月,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送达中南海。这封来自远华集团内部,它以详实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举报厦门远华集团的老板赖昌星与厦门海关等有关部门勾结,大肆走私等违法犯罪的行为。(略) 议一议:结合远华走私案被查处这一案例,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教师讲述: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要在全社会、全体公民中树立

14、起法律观念。二、新课导学1、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那么,什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呢?(1)有法可依 什么是有法可依呢? 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98页) 新中国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开始,到1979年立法工作步入了正轨。改革开放2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立法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又将立法推入了

15、快车道。迄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当代中国的立法史上,有这么几部堪称里程碑式的法典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略)思考讨论:(阅读教材P98页正文,讨论交流) 结合我国立法历程,谈谈对“有法可依”重要性的认识。 (有了法,才能谈到国家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有了法,才能谈到依法办事和守法。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如何理解立法法堪称“良法”的“通行证”? (立法法的实施对于规范立法行为,防止立法无序、理发腐败等现象,实现“依法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说立法法堪称“良法”的“通行证”。)阅读相关链接(见教材P99页)(2)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