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年政治下册: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教案(鲁教版) (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389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年政治下册: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教案(鲁教版) (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年政治下册: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教案(鲁教版) (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年政治下册: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教案(鲁教版) (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年政治下册: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教案(鲁教版) (7)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年政治下册: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教案(鲁教版) (7)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年政治下册: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教案(鲁教版)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年政治下册: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教案(鲁教版) (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起创新的桥梁内容标准四4.4 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情感与想象,引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二)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三)知识: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前提。教学内容分析本项目共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让创新思维闪光。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9世纪美国科学家谢皮罗在洗澡过程中发现流水漩涡的奥秘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观察

2、、思考、实践。同时,引导学生从前苏联科学家奥尔科夫斯的事例中了解创新与发现、想象的关系。第二层,积累知识,勇于实践。首先使用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发明电报的事例,让学生感悟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其次,又通过沙漠植树系统的发明创造,提出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是本项目的重点。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先有“厚积”,而后才能“薄发”,目前同学们正处在学习、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期,同学们必须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只有付之行动,才可能成功,才能有收获,才能为社

3、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最终落脚点。“让创新思维闪光”是本目题的难点。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青少年,对大千世界产生了无数的幻想,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怎样才能变成现实,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探索精神,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个性。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学生要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就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中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认识客体的互动产生多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储存、消化吸收、感悟生成直接的经验,最后经思维加工上升为学

4、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以学生互助合作模式和社会实践模式为主要模式。教学活动(一)来自生活的报告情景切入,导入新课,播放录像。片段1: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及回收的片段。片段2: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修补隔热层的图片。“神舟五号”发射 “神舟五号”雄姿“发现号”发射 修复绝热瓦缝人类曾经有过无数美好的幻想“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这些幻想曾让无数人苦苦追求和探索,在今天这些幻想早已成为事实,人们早已登上了月球,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浩瀚的星河,相隔千山万水,人们可“面对面”自由地对话交流上面我们所看到的两片段正是人们在征服自然探索世界的过程

5、中一个缩影。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呢?很自然会想到:人类的伟大,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人们自己的创造发明,把好多的幻想变成了现实;是创新发明搭起了理想与现实的桥梁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怎样搭建理想与现实的桥梁。(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探究1整装待发:(1)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古今中外,大到发明家,小到普通老百姓的创造发明的事例。(2)小组同学对感兴趣的某种物品进行“寻根溯源”,了解最初的发明者。如纸杯、方便面、空调、电视机等。(3)走访或者书信采访创造发明奖项获奖者或取得发明专利的人。探究之旅:(1)组内交流有关信息,畅谈古今中外科技发明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2)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

6、全班展示各小组“寻根溯源”的收获。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谈启迪:发明离我们有多远?媒体展示:中学生梁国欣发明“全能瓶刷”的事例中学生梁国欣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洗刷车间的工人用直杆毛刷刷洗瓶子,既费力又刷不干净。有位阿姨为了刷掉瓶子肩部的污垢,把手伸进瓶口,不小心划破手指,鲜血染红了瓶子。梁国欣看到这些,心里琢磨着,能否将毛刷改进一下?一个雨天,人们折叠雨伞的动作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制作了一种能开能合的折叠式毛刷。无论瓶子的肩部的角度有多大,这种毛刷都能刷得到,因而被人们誉为“全能瓶刷”,还在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了大奖。问题设置:中学生梁国欣发明“全能瓶刷”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善于观察

7、、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隐藏着有待我们开发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寻找他们的原因,创新的火花一定会伴随着我们,我们中学生也会有自己的发现。媒体展示:诺贝尔奖获得者、青霉素杀菌的发现者弗雷明在寻找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时,一次忘了给肉汤培养液的小碟子加盖,以致几天后培养液表面出现了大片灰绿色的霉花,当他正准备倒掉重做时,又认真地观察了一下,发现有些异常,再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霉花附近的葡萄球菌很多已经死亡。机遇使他转向研究霉花,终于找到了霉菌能分泌出有杀菌能力的物质,这就是青霉素。如果弗雷明不注意观察的话,也许青霉素到现

8、在还没有被发现。细心的观察对于创新来说太重要了。探究2(1)相声演员曾在作品里讽刺马大哈式的大夫,“老是丢三落四的,干脆在病人肚子上装根拉链得了”。请同学们讨论:你认为这可能吗?给病人肚子上装拉链如今已成为现实,当然这并不是给马大哈大夫准备的,而是某些特殊医疗过程的特殊措施。如在某些胰腺手术后处理持续性出血时,应用特种无菌拉链与专用的柔性衬托物。同学们能不能举出更多的例子?通过这些事例,请同学们探究:创新与想象是什么关系?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伟大的想象;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人一旦失去想象力,则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

9、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2)俗话说心想事成,心想即创新意识,创造欲望,这是创新的前提,假设创新是一架飞往现实的飞机,那么想象就是它的两翼,想象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呢?媒体展示:某国“愚人节”曾有记者报道“牛西红柿”新闻,说是把动物基因与植物基因成功地嫁接在了一起,使西红柿有牛肉的味道与营养,在世上引起轰动,这是愚人节发表的玩笑新闻,只能哈哈一乐了事。然而,现今已有加拿大及美国科学家探索动、植物基因嫁接初步成功,还有巴西与丹麦的科学家合作把人与牛的基因嫁接成功,使牛奶中有人奶的营养成分。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首

10、先要异想天开,“牛西红柿”,然后要能够想,靠丰富的知识经验,深厚的知识储备作基础,没有基因方面的知识,基因嫁接无从谈起,最后要善于想、发散型思维,动植物基因嫁接,人与动物基因嫁接。可见想象在创新中具有神奇的力量。让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投影展示:(1)敢于想;(2)能够想;(3)善于想。探究3(1)媒体展示:课本中“只动2只杯子使10只杯子变成有水的杯子和空着的杯子相交错”、“用六根火柴棒搭出4个三角形”两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教师总结学生作法,提出两个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什么?摆脱思维定势、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问题设置:创新与求异思维是什么关系?求异

11、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如果在平面内难以用6根火柴棒搭出4个三角形。如果不是倒水、移动杯子也难以达到要求。让学生举例 (略)。(2)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吸尘器已问世一百多年了,为了有效地清除令人讨厌的灰尘,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除尘设备的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吹”的办法,即用机器把灰尘吹跑,但是弊端很多,后来英国技师郝伯布斯利用求异思维,摆脱思维定势,采用吸尘的办法,研究成功了真空负压电动吸尘器。中国古代有司马光砸缸的著名故事,让学生讲。教师分析,司马光急中生智瞬间掉转思考的方向,让水离开了人,达到了人离开水的效果,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12、由生疑到存疑,到质疑,铺平了创新这架飞机起飞的跑道。探究4(1)媒体展示:发明大王爱迪生晚年,曾以如何知道一个普通的电灯泡的体积之题,考测一群年轻的学员。结果,有的学员用不规则的曲线试图用微积分计算,有的学员则用卡尺忙于多方测量后画图计算,均难以精确解开灯泡体积之难题。爱迪生则取来一个盛满水的杯子,把灯泡浸入后量出所溢出的水量,迅即得出灯泡的体积。请同学们围绕爱迪生和他的学员解决问题的差别在什么地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问题设置:知识和创新有什么关系?总结:创新离不开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2)媒体展示:一林场有位郭师傅,长期生活在林区,深知火灾的危害,想发明一种新的灭火工具,长期苦思,不

13、得其解,一天睡前停电,吹灭蜡烛,突发灵感,风力灭火,后来集大家智慧,研制成了风力灭火机。这件事给我们很多启示:没有知识的厚积,难得有灵感的薄发。创新需要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要有一定的知识与信息作基础,并要经过长期的、专心致志的苦思苦想,在某个信息的刺激下,获得领悟,产生灵感;要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所创新发明,必须从现在做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3)让学生列举自己或同学中小创造、小发明的事例。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在人生道路上处处留意,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搭建起创新的桥梁,乘坐创新的飞机,领略理想中的美丽风光。(三)走进生活,判断运

14、用1. 你说我说大家说邮票齿孔的诞生的故事:1840年邮票诞生后,邮票四周并没有齿孔,使用相当麻烦。一位新闻记者邮信时,找不到剪刀,只好从衣襟上取下一枚别针,在邮票之间扎一串小孔,然后轻松撕开。一位叫亚瑟亨利的青年人在旁看到这个举动受到启发,回家便动手设计制造了第一台邮票打孔机。后来经过改进,1864年被英国邮政当局正式采用。从此,便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 异想天开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有没有办法让水往高处流?发挥你的超级想象力,把你的设计画下来好吗?课外作业调查周围的同学有哪些小发明、小制作?问一问他们是怎样进行的?利用当地的条件,针对生活中存在的问

15、题,给一件物品(例如:茶杯、黑板等)找出使用不便之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一项小制作或者小发明。点 评该教学设计教师旨在创设一连串的情景和活动,还时间于学生,还空间于学生,还权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想象是创新的先导、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从活动中发现创新的方法,从活动中激发创新的热情和勇气。有位专家说过,成功的课可以不拘形式而各具特色,但都要求闪现出“亮点”来,这个“亮点”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它会令师生惊讶,能让学生兴奋,可以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本堂课中的“亮点”就是教师尽可能地制造学生认识的“冲突”,表面上看是打乱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实质是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一次冲击与挑战,让教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求异思维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本设计的课后作业部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大胆想象,网上冲浪,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