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5295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年级语文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海生微生物跟随地球板块漂移我们知道,在地表,不同的地方即使自然条件相似,生活的物种也很不一样。譬如南极有企鹅,而北极却有北极熊。一个物种只有能够自由迁徙,才会远远地扩散开来。这可以解释不同地区的鸟类和海洋鱼类为何几乎都一样。但是最近,从加拿大的矿井到印尼海床底下的沼气穴,人们在全球相隔万里的许多地方,发现了19种几乎一模一样的微生物。最让人吃惊的是,它们都藏身在地下深处,不吃不动,形同“僵尸”。这些深藏地底,又

2、缺乏活力的微生物,竟能散布得如此之广,这对谁的想像力都是一大挑战。这些微生物是一个叫“全球钻探队”的团体发现的。这个钻探队的成员遍布全球,他们的工作是动用全球的钻探设备,考察地表以下直至2千米深处的微生物分布情况。取得的土壤样本统一送交位于美国的海洋生物实验室。在那里,科学家对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的DNA进行分析。结果科学家鉴别出19种微生物,它们在送交的各地样本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般来说,如果一种微生物寄生在人畜或者鸟类身上,然后随着宿主被带到全球各地,那么它的分布广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这些微生物都生活在地下,不可能寄生到人畜和鸟类身上。它们怎么会散布的这么远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采集

3、自不同地点、看似一样的微生物,或许并没有亲缘关系,所以并非同一物种。它们看似一样,只因为地球表面任何一处的微生物,一旦埋入地下深处,在资源极端匮乏的环境中,都会被迫以同样的方式进化。 这在生物学上叫“趋同进化”。趋同进化就是说,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种,当身处相同的环境时,会进化出相似的特征和功能。举个例子,昆虫和鸟类是不同的物种,但都要在空中飞,结果都进化出了翅膀;鲸和鱼也是不同的物种,但都要在水里游,结果都进化出流线形的外表。有人还提出一个更激进的观点:既然这些微生物多数发现于蜿蜒曲折的矿脉中,而这些矿脉形成的条件又与40亿年前地球生命诞生时的地质条件非常相似,所以这些微生物或许原本是一家,数十

4、亿年前出现在地球的某地,后来随着板块运动被带到了全球。这样,你在北美洲地下采到的微生物跟在亚洲海底采到的相像,就不用奇怪了。但这两种解释都还是科学家的一种推测而已。(摘自科海故事博览2015年3月)1下列关于“趋同进化”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不同地点采集到的看似一样的微生物,一旦埋入地下深处,在资源极端匮乏的环境中,都会被迫以同样的方式进化。B. 两种物种,尽管截然不同,但是当它们处在相同的环境时,也会进化出相似的特征和功能。C. 鲸和鱼是不同的物种,但都要在水里游,结果都进化出流线形的外表,这就属于“趋同进化”。D. 两种看似相同微生物,其实没有亲缘关系,但如果在特定的环境

5、中,就会被迫以同样的方式进化。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物只有能够自由迁徙,才会远远地扩散开来。因而不同地区的鸟类和海洋鱼类长得几乎一样。B. “全球钻探队”从加拿大的矿井到印尼海床底下的沼气穴,发现了19种完全一模一样的微生物。C. 美国海洋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对土壤中所含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一些微生物反复地出现在各地样本中。D. 矿脉形成的条件与40亿年前地球生命诞生时的地质条件很相像,所以那些形同“僵尸”的微生物原本就是一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藏地底,又缺乏活力的几乎一模一样的微生物,竟能散布在全球相隔万里的许多地方

6、,人们对此难以想象。 B. 微生物跟随地球板块漂移的观点,可以解释北美洲地下的微生物与亚洲海底的微生物为什么如此相像。C. 无论是“趋同进化”说,还是跟随地球板块漂移说,都可以很好地解释生活在地下的微生物何以散布这么远,因此两种观点都对。D. 在地表,不同的地方即使自然条件相似,生活的物种也很不一样,而在地表以下,微生物的情况可能相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牛泪刘川北牛老了,那么大的骨架,有了突起的棱角,走起路来,一步一探,好像前面埋着地雷,犹疑着,脚步子是虚的。人也老了,头发花白了,着了霜雪的荒草般,乱成一团,脸上的皱纹一道压着一道,一脸的沟沟坎坎。老人走

7、在前面,牛跟在后面,走出逼仄的小巷,眼前展现出春天的原野。老人拔掉嫩嫩生生的青草,双手捧到牛跟前,牛看一眼老人,然后深埋着头,把青草绞到嘴里,老人的手濡湿了,出神地等着牛衔完最后一根青草。对面的山,一座连着一座,逶迤如牛群。 儿子搬到城里去了,他说不动老人,老人说,还有牛呢,进了城,牛住哪儿?儿子舍不下老人,丢下老人一个人,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老人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老人说,怎么没有?还有牛呢。儿子哭笑不得,牛能变成了老人的儿子?早几年,村子里遍地都是牛,开春时,吆着牛,犁开一片一片土地,掀开了庄稼地盖着的棉被窝,地就醒了,草就醒了,庄稼也醒了。现在,这头牛,是村子里唯一的牛,也是村子里最后

8、一头牛。儿子琢磨着把牛卖了。老人听到后,把儿子训了一顿,说,卖牛,不如把爹卖了。儿子是孝子,只那一句话,儿子再不敢提卖牛的事。后来,儿子渐渐想明白了,老人对牛有感情,就像闲来没事的城里人,养个狗抱个猫,成天宝呀贝呀儿子孙子地挂在口头上,那猫狗的还有像模像样的名字,什么爱米、威廉、埃德拉儿子就当老人养了一头宠物,不需要专门的猫粮狗食,缺点就是个头大了点。老人把牛鼻绳早就扔了,牛也用不着干活了。村里的地没人种,都荒着,年轻人都跑到外面闯世界去了,再说种地靠着老天爷的几星眼泪能有多大收成?不如出去打工来钱多,来钱快。牛更加的沉稳安详,年轻时的僵脾气全没了,也拉不动那沉重的犁了。儿子一般十天半个月来一

9、次,香肠蜂蜜,老吉祥的糕点,旺老财的酱肘子,包装齐整道不出名字的水果儿子从小没了娘,儿子对娘的记忆来自老人,老人说,你娘有一双大大的眼,水灵灵,你德山大爷老是开玩笑地说那是双牛眼。儿子懂得老人一辈子不容易,一手把他拉扯大,可谓吃尽了苦头。儿子来了,把东西放下,然后把上次拿过来的过了期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扔掉。老人和牛住在一间土屋里,屋子里弥漫了土腥气和牛身上的汗腥气。儿子跟老人扯了几句天气好好坏坏的话,就急匆匆地开着车,走了。儿媳不满意儿子的做法,老人吃不了那么多东西,再者说,老人吃什么还给牛吃什么,牛不吃也摆在那儿,纯属糟蹋。儿子有自己的主意,老人不随他到城里享福,恋着老屋和牛,相对而言,这点吃

10、食又算得了什么。几天不见老人和他的牛出来转悠。那天傍晚,牛独个出来了,在杏花婶的木栅门前徘徊,还用头顶撞木栅门。杏花婶赶它也不走,牛用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盯着她,眼晴湿漉漉的。花婶想到了什么,围着围裙往老人的院落里跑,果不然,老人病在炕上,起不来了。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儿子风风火火地来了。老人明白自己的处境,强睁开眼,对儿子说,牛养着别动它的心思这头牛有人情味哩那双牛眼睛里,能瞅见你娘老人的说话声越来越微弱。儿子听老人说过,娘是饿死的,她把自己那份菜团子,留给老人和儿子,自己吃了后山的观音土。娘的眼睛最漂亮,杏核眼,眼眸常常润湿着,像深深的湖水。老人没了老伴后,没有续弦,只有一次,媒人说和柳庄的

11、那个拖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儿子吵着闹着,他不想来两个野孩子跟他争食,事也就黄了。柳庄的那个女人,跟他娘一样有一双大大的眼,汪着一片湖水的亮光。老人闭上了眼牛把木门撞开,哞的叫了一声,出神的望着他,望着睡着了的老人。大大的眼睛淌出混浊的牛泪,一颗一颗,砸在泥地上。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2年第12期)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老人和老牛一起住在土屋里,屋子里弥漫了土腥气和牛的汗腥气。老人的生活环境如此不好却不愿意改变,反映了老人性格的固执。B儿子给老人带来好吃东西,然后把上次拿来的过了期的东西扔掉,可见儿子很关心老人,但老人对儿子却是冷淡和

12、不理解,父子存在着感情上难以逾越的鸿沟。C小说对儿媳的着墨不多,但从她对自己丈夫在老人的关心上表示的不满意和不理解的事件中,可见儿媳的势利和冷漠。D老人和牛的故事悲伤却不失温暖。在城市化过程中,两代人的情感支点发生变化,城乡发展的差异给人的观念和情感带来影响。5作者把牛塑造成有灵性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6小说的“泪”有牛的“泪”,更有人的“泪”,这泪中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7-9题: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

13、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

14、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

15、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 7、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 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C. 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