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课件 鲁人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0882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课件 鲁人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课件 鲁人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课件 鲁人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课件 鲁人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课件 鲁人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课件 鲁人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课件 鲁人版必修5(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2 离 骚(节选),屈子之魂 屈子就如同晚霞的余赭,如淡淡的虹,如黄昏里的暮霭。历史存留下的时间与空间,并不慷慨地赐予他。尔后,倏忽,白影,一闪,他的壮举“纵身汨罗江”! 屈子虽去,其魂不朽! 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 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对于黎民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动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屈子之魂,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高洁魂! 他食花饮露,清眼洗耳,“恐俗之污兮”;他新沐弹冠,新浴振衣,“恐尘之染兮”

2、,朝搴木兰,夕揽宿莽,“恐年岁之不吾与”。他的高洁之魂,如那连天而去的烈雁,丝毫不愿久驻于凡世;他的高洁之魂,更如那绿绿的青莲,出淤泥而不染。于是,肃然成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 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他一心辅佐君王,君王却听信奸佞将他放逐。他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君王闭目塞听将他放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么?孤帐,烛光绚烂,酒令人销魂。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戴叔伦曾吟诵:“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郢破,

3、国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剧,是一曲曲的悲魂曲。瑟瑟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残阳照着江面,暮霭笼罩着江身。孰知,寒风过去不是温暖,残阳之后不是满月,暮霭之后不是黎明?,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栏目索引,哲思品悟,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本 色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色。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底色,是品德、行为、知识、能力等方方面面基本因素的积累。生命有了底色,就会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就会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气。这种底气,表现为蓬勃向上的朝气

4、,敢打敢拼的锐气,宁折不弯的正气。打足底气,生命就可以凸显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基本风格。底气足,生命可以气吞山河;底气没了,生命也就奄奄一息。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线。守住底线,则出淤泥而丝毫不染,近雷池而半步不越,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本色既体现共性也展示个性。对生命无限热爱,对事业无限忠诚,是共性的反映;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不重复昨天,是个性的张扬。 改革者的本色体现为一个“敢”字。他们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敢于突破框框和本本,敢于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突破中跨越,在跨越中成功。 耕耘者的本色体现为一个“勤”字。他们坚信有耕耘才会有收获,一份劳动一

5、份所得,因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之峰勤为径,“春蚕到死丝方尽”。 奉献者的本色体现为一个“苦”字。他们深深地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色体现风格,本色体现品格,本色体现人格。本色与生命融为一体, 珍重生命,首先需要珍视本色。 微感言:_,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赏读: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赏读: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

6、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佳句咀华,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 赏读: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赏读: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返回,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 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早年受楚 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 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

7、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者视窗,一,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

8、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唱和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

9、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写作背景,二,(1)修姱( ) (2) 羁( ) (3)謇朝谇( ) (4)揽茝( ) (5)蕙 ( ) (6)谣诼( ),基础梳理,三,答案,(7)偭规矩( ) (8)忳郁邑( ) (9)侘傺( ) (10)芰荷( ) (11)岌岌( ) (12)兰皋( ),1.给加颜色的字注音,ku,j j,jin su,chi,hu xin,zhu,min,tn,ch ch,j,j,o,答案,2.通假字 (1)偭规

10、矩而改错 通_,意义_ (2)忳郁邑余侘傺兮 通_,意义_ (3)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_,意义_ (4)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_,意义_ (5)芳菲菲其弥章 通_,意义_ (6)延伫乎吾将反 通_ ,意义_,“措”,措施,“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圆”,圆凿(榫眼),“罹”,遭受,“彰”,明显,“返”,返回,答案,3.古今异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_ 今义:_ (2)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_ 今义:_ (3)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_ 今义:_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_ 今义:_,恣情,放纵。,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善于取巧作伪。,技艺巧妙,改变措施。,改正错误,处境困窘。,经济困难,(

11、5)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_ 今义:_ (6)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_ 今义:_,随流水而消逝。,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修长的样子。,形容色彩繁杂,答案,答案,4.一词多义,本来,原来,顽固,坚决,保持,守,埋伏,使屈服,美好的,高、长,修理,整理,答案,互相,偏指一方,可译为“你、我、他”,看,审查,相国,宰相,趁着,比得上,追赶上,介词,于,在,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5.文言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 句式特点: _ (2)惟昭质其犹未亏 句式特点:_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句式特点:_ (4)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12、。 句式特点:_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句式特点:_,答案,宾语前置,固定句式,定语后置,被动句,被动句,6.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鸷鸟之不群兮_ 名词作状语 謇朝谇而夕替_,束缚,约束;合群,在清晨;在晚上,答案,(2)动词的活用 使动用法 屈心而抑志兮_ 步余马于兰皋兮_ 回朕车以复路 _ 动词的为动用法 伏清白以死直兮_,使受委屈,使受压抑,使步行,赶着,使返回,掉转,为而死,答案,返回,(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何方圜之能周兮_ 谣诼谓余以善淫_ 形容词用作动词 固前圣之所厚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高余冠之岌岌兮_ 长余佩之陆离兮_ 为

13、动用法 哀民生之多艰_,方枘,圆凿,淫荡的事,推重、看重,使加高,使加长,为悲伤,答案,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为,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和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他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嚣张。,文本助读,结构图示,1,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小组合作,2,答案,答案 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

14、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里,“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里,“错”“度”是韵脚。 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大量使用对偶句。如“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 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2.根据诗句概括屈原的精神特征,填写下表。,答案,答案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师生探究,3,答案,答案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