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021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课件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课件 苏教版必修3(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训练,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领悟】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2.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故曰:“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潜夫论) 【译文】子孙如贤,不依赖财富多,如果不贤,财富越多子孙越招仇怨,所以说:“品德不好但财富多就是祸根。” 【领悟】当今有些

2、父母只重视为儿女聚财却不重视教育儿女,便为儿女日后埋下祸根。对儿女们来说,品德与才能比财富更加重要。,导入阅读,乌 江 胡 曾 争地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赏读:第一句“争地图王势已倾”说的是项羽垓下战败,退至乌江边,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处于劣势,已是大厦将倾之势。第二句“八千兵散楚歌声”以八千子弟代指项羽大军,并用四面楚歌的典故,点出项羽兵败的原因是军心散、人心散。第三句“乌江不是无船渡”,切乌江之题,说项羽似乎有机会东山再起,暂设一悬疑。第四句“耻向东吴再起兵”,一语道破,项羽人心尽失,就连自己也愧对江东父老,不会有机会了。全诗主题明确,点出项羽

3、失败是因为他弑义帝、去能臣、阻谏议,最终失掉了民心,已是无力、无颜东山再起了。,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背景解读,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陈胜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县起义。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

4、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它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2.古代文化知识,【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山东

5、】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巡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季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

6、最小的。如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籍】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都尉】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是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

7、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跽】跽即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因而也叫“长跪”。 【竖子】“竖子”是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二、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使进 (2)“要”同“邀”,邀请 (3)“豪”同“毫” (4)“倍”同“背”,违背 (5)“蚤”同“早”,早些,答案:(6)“郤”同“隙”,嫌隙 (7)“坐”同“座”,座位 (8)“参”同“骖” (9)“啗”同“啖”,吃 (10)“桮杓”同“杯勺”,2

8、.一词多义,答案:(1)经得起/尽 (2)宠幸/幸亏 (3)举起/尽/提出,答案:(4)谢罪、道歉/道谢/辞谢 (5)唯恐/到去/比得上,答案:(6)任,做/替,给/作为/是/句末语气词 (7)就、于是/趁势、趁机/依靠,3.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名词用作动词,以目示意 (4)名词用作动词,施刑 (5)名词用作动词,取道,答案:(6)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进入 (7)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8)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9)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0)名词作状语,抄小道,从小路 (11)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答案:(12)形容词用作

9、名词,小处,小的方面 (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16)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17)名词作状语,向上,4.古今异义,答案:(1)战国时泛称六国之地 (2)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答案:(3)指意外之事 (4)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答案:(5)小人离间之言 (6)鱼和肉,5.特殊句式,(1)若属皆且为所虏( ) (2)吾属今为之虏矣( ) (3)为击破沛公军( ) (4)则与一生彘肩( ) (5)加彘肩上( )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答案:(1)“为所”表被动 (2)“为”表被动 (3)省略介词宾语 (4)

10、省略“与”的宾语 (5)省略状语 (6)省略“止”的宾语,(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8)具告以事( ) (9)得复见将军于此( ) (10)籍何以至此( ) (11)大王来何操( ) (12)沛公安在( ) (13)客何为者( ),答案:(7)省略介词“于” (8)介宾结构后置,即“具以事告” (9)介宾结构后置,即“得于此复见将军” (10)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即“籍以何至此” (1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即“大王来操何” (12)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即“沛公在安” (13)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即“客为何者”,6.名句默写,(1)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可以使用本课

11、中的句子“ , ”。 (2)史记鸿门宴中有两个句子,意思是要注意大的行为不计较细枝末节。这两个句子是: , 。 (3)在鸿门宴中樊哙说明形势紧急,不用当面告辞的句子是: , , ?,答案:(1)(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2)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3)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答案:(4)(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4)范增看到刘邦“ , ”,认为刘邦的志向不在小处,所以劝说项羽急速消灭刘邦。,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了四个方面: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

12、;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2)情节波澜起伏 宴前(非正面交锋):刘邦被动,项羽主动,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项羽攻刘邦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就“风止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行。 宴中(正面交锋):刘邦被动,项羽主动,危机迭起。范

13、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顿生”,刘邦借如厕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弭于无形。 宴后(非正面交锋):刘邦主动,项羽被动,两毁两受。借如厕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是愤怒之为。,二、局部揣摩,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参考答案:项羽的性格特

14、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同时他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在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遂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本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项羽在这

15、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认为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文章直接描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2.“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樊哙这个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目的:此处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肩、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耐人寻味。,3.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还善于运用对照烘托手法,请结合文本加以分

16、析。,参考答案: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1)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护自己。 (2)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能随机应变。 (3)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4)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高考小贴士,烘 托,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一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