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4_氮及其化合物(有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9972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4_氮及其化合物(有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4_氮及其化合物(有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4_氮及其化合物(有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4_氮及其化合物(有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4_氮及其化合物(有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4_氮及其化合物(有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4_氮及其化合物(有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练14氮及其化合物1下列物质中,是见光易分解的挥发性酸的是()A硝酸 B硫酸 C亚硫酸 D次氯酸2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A“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NO2等引起的B“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C“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3在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A立即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4有a、b、c、d

2、、e五种气体,现进行下列实验:(1)a和b混合气体变红棕色(2)c和d混合产生白烟(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则a、b、c、d、e依次可能是()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3CNO、O2、NH3、HCl、SO2 DHCl、CO2、NH3、H2S、CH45下列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选项abcmA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二氧化碳B硝酸硝酸铁硝酸亚铁铁C硫酸铝氢氧化铝偏铝酸钠氢氧化钠D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氧气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I、Cl

3、O、NO、H BK、NH、HCO、OHCSO、SO、Cl、Na DH、K、AlO、HSO7某溶液中含有0.3 mol NaNO3和0.5 mol 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14.4 g金属Mg,充分反应后生成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8.96 L B6.72 L C5.6 L D4.48 L8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纯碱。下列是氨气的制取、收集与性质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各题:(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如图A、B、C三种收集氨气的方法正确的是_。(3)甲、乙两同学用干燥的圆底烧瓶各收集一瓶氨气,并按图D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简述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_。甲、乙两同学完成

4、喷泉实验后,甲同学的圆底烧瓶充满溶液,乙同学的圆底烧瓶中只充有一半容积的溶液,他们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c1和c2。假设溶质都不扩散,则c1_(填“”、“”或“”)c2。9含氮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存在如图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平衡有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固体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简述原理。_。(2)转化中发生的系列反应,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制备硝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转化中部分反应如下:NH3CO2H2O=NH4HCO3,NH4

5、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转化中有NaHCO3沉淀析出的原因是_。欲测定某工业纯碱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方案如下:准确称取10.00 g样品,加入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蒸干、冷却后称量。反复加热、冷却、称量,直至所称量的固体质量几乎不变为止,此时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99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10.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 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 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1)

6、写出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_。.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_(填写序号)。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实验反思(5)利用该装置先进行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再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其好处是_。.问题讨论用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对此有两种看法:两者颜色不同的

7、原因是由Cu2浓度差异引起的。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6)你认为上述看法_(填“”或“”)合理。若是合理,说明理由,若是合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_。1(2015北京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2(2015北京卷)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8、:2NOO2=2NO2B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3(2014山东卷)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FeO BFe2O3 CFeSO4 DFe3O44(2013全国大纲卷)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a的名称是_,b的名称是_。(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3)C的作用是_,D的作用是_,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4)

9、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5(2017上海浦东模拟)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2NO22NO2O;2NOO22NO2;OO2O3。下列有关该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NO2起催化剂作用 BNO起催化剂作用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 DO3与O2互为同分异构体6(2017潍坊期末)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7(2017安徽滁州模拟)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

10、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滴管向烧瓶中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B选用合适的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CHCl、NH3和SO2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D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8(2017洛阳一模)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 molL1的硝酸并加热,待反应结束时,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NOFe3HNONO2A B C D9(2017海南模拟)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中物质中物质实验预测A浓氨水酚酞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B浓硝酸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浓盐酸浓氨水大烧杯中有白烟D饱和亚硫酸溶液稀溴水中无明显变化10(2017济南月考)氨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时与氧化铜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