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件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3982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件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件 苏教版必修5(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情可待成追忆 如泣如诉 陈情表,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文】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领悟】人的后天学习至关重要。 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文】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先应该做到的。 【领悟】百善孝为先。,国学讲堂,导入阅读,凯 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目见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注】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

2、天的风。劬(q):辛苦。目见睆(xin hun):清和婉转的鸟鸣声。 赏读:诗的前两章的第一句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亲仁厚的养育之恩。前两章第二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诗的后二章以寒泉、黄鸟作比兴。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之声清和婉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孝敬母亲的心。诗中各章反复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一、相关链接,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犍为(今四川彭山)人。幼丧父,母改嫁,依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侍祖

3、母甚孝,为人刚正,颇有文名。 年轻时曾仕蜀汉,贤能。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遭谗免官,死于家中。 代表作品有陈情表。,1.走近作者,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召,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

4、合作,招来杀身之祸。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赴命”。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2.背景解读,(1)表 古代实用类文体的一种。从汉代开始,应用类的文体已经区分为章、奏、表、议四种。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虽然也是一种公文文体,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只是

5、臣子为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请求。因此,奏议类的公文是以议论为主的,章表类的公文则是以抒情为主的。 (2)古代官职例析 孝廉:汉代察举制度中的名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意思。从汉武帝开始,郡国向朝廷推荐孝顺、廉洁的人才。在科举制实行之前,举孝廉是入仕的主要途径。,3.文学常识,二、基础积累,答案:(1)闵,同“悯”,忧伤 (2)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答案:(1)拜官授职 修治,整理 台阶 (2)怜悯 顾惜,2.一词多义,答案:(3)浅薄 迫近 少 轻视,看不起 (4)终 死 士兵 通“猝”,仓促 终于,最终,答案:(5)与“无”连用,构成

6、固定词组,没有办法,不能 连词,表原因,因为 连词,表目的,来,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家里 (2)使动用法,使知道 (3)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德高的旧臣(4)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名词作动词,担任官职 (6)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7)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答案:(1)不会走路 (2)成人自立,答案:(3)报答 (4)报告申诉,答案:(5)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6)辛酸苦楚,5.特殊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 )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3)今臣亡国贱俘( )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答案:(1)被动句 (2)介词结构后置句 (3)判断句 (4)介词结构后

7、 置句,6.名句默写 (1)陈情表中描绘李密孤苦无依的句子是:“ , ; , 。” (2)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句子是:“ , ; , 。”,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2)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3)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句子是:“ , , , 。” (4)陈情表中运用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 。”,答案:(3)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4)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参考答案:“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总摄了四个方面:第一,

8、半岁丧父,四岁母改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外无近亲,内无童仆,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二、局部揣摩 1.【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文章开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在全段中起到总摄作用,试分析“夙遭闵凶”的具体体现。,2.【对应考点:体会作者感情态度】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参考答案: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上表辞官的事,而是从自己幼年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回忆了自己幼遭不幸与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经历,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达到以

9、情动人的目的。,3.【对应考点: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情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呢?,参考答案: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同情。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一是自陈宦历,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自己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是称颂君恩,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这就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谅解。 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

10、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创新想象题,应扣住课文内容来理解。既要叙之以事,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的心迷: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将以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对照,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祖国病重,从而让晋武帝满足自己不废远的要求。,4.【对应考点:对作品进行探究性解读】假设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晋武帝问李密:“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作为李密的你会说什么呢?,联系当今实际,谈谈我们应

11、该怎样看待李密陈情表中所反映的“孝”的思想。,三、探究争鸣,思路提示一:“孝”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封建社会,“尽孝”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又是维系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观念之一。 思路提示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直崇尚的正直、诚实、勤劳、敬老、爱幼等美德,至今还是人们崇尚的道德风尚。并且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因此陈情表中的“尽孝”是值得肯 定的。,思路提示三:陈情表中的李密对扶养过自己的祖母竭尽孝顺之心,担负起赡养服侍的责任,这是完全值得肯定的。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对老年父母不敬、虐待、甚至遗弃的行径,应给予批判,甚至给予法律制裁。,李密是如何“陈

12、情”的?他向君王陈什么情?,四、主旨归纳,参考答案:这篇表文叙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的种种困境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细地说明了自己多次辞谢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技法归纳】,1.本文融情于事,感情真挚 作者把自己的孤苦无依、和祖母相依为命、对皇帝的知遇恩情等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帝的“陈”述之中,晓畅、通达、浑然一体,没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时时在述事,又处处在抒情。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2.句式整齐,语言简练 本文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当时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很多骈文形式华美,但

13、内容空泛浮华,而陈情表却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语势连贯紧凑,如行云流水,畅通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不少四字句至今还被使用,如“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等。,【微型写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儿女的爱,可谓无私到了极致。然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并非都能及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那份浓浓的爱。因而,在人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从古至今都在不断上演,给多少最终明白了这个道理的儿女留下了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感悟亲情的文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200字左右。,写作示例: 当我听到您从树上掉下来

14、的消息的时候,我的心猛然像被铁锤敲碎一样。都怪我,都怪我!如果不是我说要吃梨,您又怎么会去山上帮我摘?如果您不去摘,又怎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是我不好,是我偷走了您的健康。看着躺在床上强颜欢笑的您,我知道您一定很痛,很痛。可是当我提出要陪您一天时,您却强令我回学校去。妈妈,倘若此刻躺在床上的是我,您还会让我回学校吗?在您心中,我的学习永远比您的健康重要。可在我心中,您的健康才是最令我牵挂的事啊!对不起,妈妈,是我偷走了您的健康。,【素材积累】,1.至情至性,孝心无价 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辞谢,表中以自己年少迭遭不幸、命途多舛的悲苦和祖孙相依的情感,

15、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 适用话题:“亲情”“回报”“感恩”“大爱”等。,2.李密从小父丧母弃,伶仃孤苦;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才。他一度沦为亡国之奴,归家供养祖母终老。后来他因孝被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尽忠还是尽孝,李密进退维谷。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报养祖母,却逆君美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转陈辞,恳请皇帝准许他先尽孝后尽忠。李密睿智,避而不谈转事新君的忧惧及不满,却大肆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与孝情。“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李密用婉转恳切之辞感动了皇帝,得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且避免了拒任新朝的罪过。李密机警善辩,以

16、退为进,既赡养了祖母,又保全了自己。 适用话题:“智慧”“选择”“清醒”“孝与忠”“情”“美德”等。,3.一篇陈情表将自己年少迭遭不幸、命途多舛的悲苦写得凄凉惨恻,将祖孙相依的情感写得凄楚哀婉。李密以婉转之理令人信服地解决了忠和孝的矛盾,以谦卑的姿态尽释人主之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打动了晋武帝,也打动了后世一代代读者,这篇文章已成为“亲情”的经典素材。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钦佩他的孝心,赏赐他奴婢二人,并责令郡县供养他的祖母。祖母死后,李密不食前言,应召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适用话题:“亲情”“感恩”“机智”“信用”等。,课后悦读 延伸学习,孝 谈 鹰 泪 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