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9347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 初二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争yn( )斗艳 坦荡如d( ) 卷zh( )浩繁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及篇名。(10分) , 稍稍正坐(林嗣环口技) ,直接霄汉。 (蒲松林山市) 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斯是陋室, 。 ( 陋室铭)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 ) ,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晒翅常疑白雪消。 (白居易池鹤)咫尺春三月, 。 (葛天明迎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虽然欧洲各国对移民态度迥异,但是对于各国而言,移民不管是香饽饽

2、还是烫手山芋,都是必须认真面对的新常态。B. 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C.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D.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4.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支:同“肢”,肢体 B.汤:热水 C.逆旅:旅店 D.再:又5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被

3、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B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晁盖,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C水浒传中有许多著名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火并王伦、风雪山神庙等。D宋江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另一方面,又有着很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6简答题(3分)“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

4、!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文中的“他”,这时候的名字叫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他”的性格特点是 (写一个四字短语),请再写一个与“他”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 。二、阅读与赏析(共38分)(一)(12分)种梨 清蒲松龄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

5、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注释:镵(chn):一种铁铲。沸瀋(shn):烧开的热水7下列句子中与“老衲止丐其一”中的“其”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2分) A.其真不知马也 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其一犬坐于前 D.竖其左膝8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个破巾絮衣的道士向乡人讨要一个梨吃,乡人发怒叱骂,执意不肯。 B.道士作法将一个梨核种成果实累累的梨树,并将果实分给了围观的人。 C.最终,乡人知道了道士分掉的是自己的梨,非常气愤,要找道士算账。 D.这篇小说在讽刺了乡人吝啬的同时,也揭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中/华-资*源%库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有乡人货梨于市 货: 倏而实 实: 从容徐步而去 徐: 始顾车中 顾: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

7、2分)译: (2)引领注目,竟忘其业。(2分)译: (二)(4分) 伊州歌 唐 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注】荡子:指丈夫。11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诗歌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_(2)第三、四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心情?(2分) 答:_(三)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

8、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9、,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

10、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中/华-资*源%库12上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主要论证方法: 作用: 14有人认为,第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四)翘望

11、(14分)薛培政过了腊八,在外务工的人便倦鸟归巢般踏上返乡之路。每到这个时节,留守在家的人的念想,就像拔了节的麦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冷清寂寞了大半年的乡间,人气也仿佛旺了起来。不知从哪天起,村子里那群半大孩子,每到下午放学,就像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蹦着跳着朝村东狮子冈上奔去。狮子冈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头,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群山环抱中的一切可尽收眼底。到了冈上,见天色尚早,他们便把书包胡乱扔在一旁撒欢开了。一阵疯玩过后,累了的孩子们或坐或站,在那块卧牛石旁停下来,个个目不转睛地朝着通往山外的路上望着。“姐,咱今天能接到爸妈吗?”最小的那个男孩,擤一把鼻涕甩在脚下的枯草上,脸朝扎着羊角辫的女孩问道。“只要你听话,别再乱跑,就能接到。”女孩那双清澈的眸子中充满了希冀。于是,这群孩子中出现了少有的沉默,生怕谁多言多语,惊动了心中的念想。起风了,呼呼的山风吹过山峦,吹过荒野,吹得周围灌木和野草发出瑟瑟的声响。寒风把孩子们的脸蛋也刮得红红的,他们边将手捧在嘴边哈着热气,边用手搓揉着冰凉的小脸,却看不出一丁点儿退却的迹象。“你说最远的那座山后边是哪里?”也许为打破这少有的寂寥,有个孩子开腔了。“可能是广州吧?”那个理着小平头的孩子接上了话茬。他爸爸在广州做工,去年这个时候,就是从那个方向回来的。“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